和硬幣占29%、央行購金占12%、工業(yè)技術(shù)占10%和ETF占6%。2011年和2012年金價高位運行,一定程度抑制了消費需求,2012年印度消費黃金986.3噸,下降1.43%;中國消費黃金832.18噸,增長9.35%。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黃金320噸,同比增長25.6%。4月下半月,黃金搶購潮致使紐約、上海等黃金交易所黃金出庫量暴增,庫存大幅下降。CPM集團預(yù)計,剔除國家儲備需求,2013年黃金需求將達2140噸,同比增長6.6%,黃金首飾需求增長7.8%,占到八成。
從個人消費來講,隨著發(fā)展中國家民眾的生活不斷改善,購買力不斷增強,對黃金抱有壓箱底、富貴、吉祥等情結(jié),購買目的以持有為主。此外,發(fā)達國家民眾也在搶金。目前全球人均擁有黃金20克,印度約10克,而中國不到5克,潛力很大。若中印兩國每人擁有黃金增加1克,就是2500噸的需求,接近全球1年的黃金產(chǎn)量。若金價不形成長期下跌的預(yù)期,需求會不斷釋放,力度可能依然強勁。
影響因素四:全球經(jīng)濟形勢
今年初,世界銀行大幅下調(diào)全年全球經(jīng)濟展望,全球增長從原來的預(yù)期3%降為2.4%;2014年的全球增長預(yù)期為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對2013年和2014年的全球增長預(yù)期各下調(diào)0.1個百分點,分別為3.4%和4.1%。
經(jīng)濟好轉(zhuǎn),將適度降低對黃金的避險需求,同時增加的黃金消費需求更為突出;若經(jīng)濟變得更差,將增加對黃金的避險需求,兼具避險功能的黃金消費可能不降反升,避險需求對價格影響會更大。
影響因素五:貨幣政策
國際黃金以美元計價。美國的貨幣政策直接影響美元指數(shù),一般講寬松政策使美元走弱而使金價走強。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直接影響其本國貨幣,間接影響美元,并相應(yīng)影響金價。例如,日本實施貨幣寬松政策,日元大幅貶值,使得美元被動升值,再作用于金價,金價走弱。
考慮到黃金商品與貨幣的雙重屬性和稀缺性,做空黃金動能的釋放,金價沖高部分的回吐,全球經(jīng)濟的艱難復(fù)蘇與不確定性,全球貨幣的泛濫與競相貶值風(fēng)險,人民幣國際化的巨大沖擊,黃金供給的緩慢增加與不確定性,各國黃金儲備需求和民眾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未來中國的黃金ETF的推動作用,以及黃金礦產(chǎn)成本的上升趨勢,排除極端事件,預(yù)計長期金價將基本維持在1300美元/盎司水平以上,并處于上升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