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讀今年黃金價格小起大落的前因后果 |
發(fā)布日期:13-05-31 16:40:4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 |
如果你只假設黃金市場上只有一類投資者,那么這便是你在判斷錯誤的方向上走出的第一步。從廣義上說,黃金市場存在著長線投資者和短線投資者。這些長線投資者大多數都是私人投資者,他們相信黃金是一個比法定貨幣更加能夠證明價值的東西。而對于短線投資者,他們多數都是以金融作為職業(yè)的投資者,他們更傾向于做趨勢交易。這兩個群體有不同的投資立場和投資目標。 長線投資者將黃金投資作為對沖通脹以及金融危機的產品。他們會通過購入黃金交易所指數基金(ETF)和實物金的方式完成這一投資。實物市場又分成小散和央行。 相反的,短期投資者,例如對沖基金、共同基金、機構日間交易者會對趨勢和技術面分析更加敏感。為了有效、快速地應對某一個資產價格趨勢的波動,這些投資者更加傾向于操作他們的黃金ETF持有,因為ETF交易門檻更低,更迅速也更直接。在過去的10年中,黃金價格的上漲趨勢很難不受到投資者的注意。 短期投資者同樣會密切關注引領行業(yè)動向機構的一舉一動。如果他們嗅到了大玩家的動向,那么他們會聞風而動。 在今年4月10日,高盛大幅下調了2013年的金價預估。而后黃金在該周的周五(4月12日)暴跌。而后的4月15日,國際金價創(chuàng)下了3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當天黃金的交易量為9300萬手(平日日均成交量為1400萬手)。黃金價格的下跌導致許多ETF清算頭寸。 那么大型機構跟什么走?他們通常依據通脹擔憂和經濟的不確定性。然而,很多機構現在都放下了這些擔憂。在佐證黃金價格的空頭觀點時,高盛表示全球的低通脹,以及美國和日本的股市上漲令他們相信金價的牛市一去不返。不過這一結論仍然很草率。 在看低通脹的假設中,多數分析師并沒有申述萬億QE持續(xù)流入銀行存款中。資金的周轉速度是導致通脹的元兇,而這一指標總體仍處較低水平。只有在銀行將錢貸出的情況下,我們才會有金融杠桿,才會有貨幣乘數,才會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動力。因此,雖然QE營造了未來的通脹-甚至是超級通脹的風險,充其量這只能被稱作隱含風險。政府統計往往會遮掩住影響通脹的真實因素。在低通脹,QE驅動的股市,以及幾乎天天刷新高的債市下,意圖對沖通脹的投資者開始進駐股市,債市,甚至是地產市場。不過日本股市和債市近期的拋售似乎暗示這一假設還是有缺點。 然而,中國和印度的實物金需求持續(xù)走高,各大央行在一季度累計增加了109.2噸黃金持有。而縱使在美國,黃金珠寶需求也自2005年三季度以來首次上升,全球對金幣、金塊的需求同比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