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銅章的設(shè)計境界(二)(羅永輝) |
發(fā)布日期:09-10-23 08:16:5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livio.com.cn 作者:羅永輝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0月下旬,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livio.com.cn/),謝謝! 文接2009年9月下旬刊:http://www.livio.com.cn/News/dtzjpsx/8_38_14_791.html 雕刻一定是帶有一種情緒的:流暢的,奔放的,一氣呵成充滿激情;那種靜靜的,淡淡的,含而不露則透出理性。雕刻師要進入角色,要學會感動。你自己一點都不感動,你的作品怎么可能去感動別人。人的品質(zhì)決定了作品的品質(zhì),你的心動起來了,金屬也會動容。 四、工藝錦上添花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人在乎長相,更在乎氣質(zhì)。氣質(zhì)是一種內(nèi)在品質(zhì)的外部體現(xiàn)。設(shè)計雕刻都完成了,“氣質(zhì)”就*工藝了。 打扮不只是描眉勾眼涂脂抹粉,而是借助于一種手段更充分更清晰更完美地將設(shè)計雕刻的神采風貌展現(xiàn)出來,是將設(shè)計雕刻的品質(zhì)進一步物化。 金屬材料的感染力是令人激動的,富有生命力的氣質(zhì)力量隨金屬而流淌,蕩人心魄。當浮雕變?yōu)殇撃,再由鋼模變(yōu)榱硪环N浮雕時,設(shè)計師的眼睛也變得有點陌生。這個過程讓他們充滿著期待和希望,等待著一瞬間的驚喜。浮雕在泥里誕生,銅章在火里誕生。金屬就是金屬,它的堅硬,它的份量,它的光澤……,它用另一種語言在敘述。 工藝的優(yōu)劣是藏不住的,花紋的清晰程度最說明問題。金屬的光澤、質(zhì)感,線條的犀利、圓弧的潤澤,體的分量、點的力度一樣一樣都看的清清楚楚。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表面處理是最后一道工藝,上好了,神采奕奕;上不好,暗淡無光。我認為,浮雕做得好,上色允許深些,但面積不要大,切記保持透明度。層次和立體感浮雕本身都有,只需勾勒一下輪廓,稍稍渲染一下足以。 浮雕不夠好的,只能*上色補救,利用深淺調(diào)節(jié)效果,這就看上色工人的眼光了。 對我來說,大銅章是片自留地,我喜歡在這里耕耘。自己選種播種,自己管理施肥,等到收獲嘗嘗果實,哪怕有點澀,心里總有些甜意。澀久了,我便多了點經(jīng)驗;甜夠了,我更對它情有獨鐘。 隨著不斷地實踐總結(jié),隨著加工技術(shù)地進步,我對大銅章的認識和理解在改變。我在積極的擺脫固我,突破以往著眼于物,拘泥于主題,束縛于文學性、敘事性,更多的探求什么是大銅章特有的語言、性格,想使它更純粹一些,更本質(zhì)一些。從前設(shè)計考慮較多的是畫面,比較平面,比較二維,F(xiàn)在則多想著觸覺、手感和器形。當然這并不等于拋棄物和主題,我想換一種表達方式。有時我在想,如果不把主題看得太沉重,淡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