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觀點:“國四條”能讓樓市去火嗎 |
經歷了近半年。高房價背后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訴求。既然明年寬松貨幣政策將延續(xù),土地和房屋價格自然難以大幅下跌,今年頻出的“地王”推高了地價,高價面粉很難生產出廉價面包,“地王”的背后是銀行放出的信貸和各地政府收回的可觀出讓金,政府通過高價出讓土地變相使用銀行信貸緩解財政之慮。
——有看法指出 對于“國四條”,民眾似乎反應平淡,網上評論大多擔心在地方政府和開發(fā)商的博弈和對抗下,政策的執(zhí)行會不盡如人意。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從2005年開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政策的力度不可謂不強,國家的決心不可謂不大,然而,在土地財政的模式下,這些政策都被地方政府和開發(fā)商化于無形。房地產政策出現了可悲的“囚徒困境”:凡是調控房價的政策,很難得到執(zhí)行;而凡是推高房價的,都會加倍執(zhí)行! 而且,2008年底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突然轉型,亦損害了民眾對房地產公共政策的信任基礎。因此,“國四條”如何在復雜的利益博弈下,修復政策權威,的確考驗宏調的決心和智慧。 ——廣州日報刊文表示 觀點之三:當下樓市不缺政策只缺少執(zhí)行力 中國人口多,土地資源少,不可能人人都住大房子、別墅;房子是用來住的,絕不是用來炒作牟取暴利的。當前的畸高房價已經引發(fā)一系列問題:正在扭曲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扭曲愛情婚姻人生,正在產生巨大泡沫、釀造巨大金融風險。 如果“國四條”執(zhí)行中不走樣,不出狀況,不掉鏈子,并且有強有力的措施包括問責制度來保障執(zhí)行力,畸高房價一定能夠被降服,房地產泡沫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經濟風險將得到極大緩解。 ——業(yè)內認為“國四條”遏制房價重在執(zhí)行力 政策組合拳緊鑼密鼓,說明高層對部分城市房地產的過度投機,過高的房價對經濟健康的危害和金融安全的關注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意味著從2008年底開始的鼓勵、促進房地產發(fā)展的政策已經被目前調控政策取代。 房地產政策正式從“保增長”轉型為“調結構,壓房價,抑投機”,政策的導向和意圖極其明顯。但從以往的經歷看,2005年開始的調控政策,越調越高,根子在于有的地方政府執(zhí)行不力。 ——知名地產專家經濟學博士馬光遠表示 觀點之四:恢復民眾信任比政策本身更重要 老百姓一直擔心這個政策有變,政府明確表態(tài),等于給了因自住和改善性需求而購房的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表示 “國四條”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