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于1959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計印制后,國內(nèi)國際形勢發(fā)生急劇變化,一是由于”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沖擊,使國民經(jīng)濟比例失調(diào),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受嚴重破壞。二是中蘇關系惡化,反映在貨幣生產(chǎn)上,被迫斷絕了依靠蘇聯(lián)代印大面額鈔券。同時,中國政府決定限期收回3、5、10元券,貨幣需要量驟增,這就促使我國在印制生產(chǎn)上加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步伐。
在第二套人民幣發(fā)行期間,我們就開始研究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第三套人民幣的面額有7種,就其板別來說,有8種原版,主要是1角券圖景設計。主題雖然相同,即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但卻有兩種不同的原版。
第三套人民幣發(fā)行的目的,1955年即開始組織調(diào)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向國務院上報關于人民幣更換新版的請示,其理由有四:
1:第二套流通的人民幣是1950年新中國嘗試初期設計、1952年開始生產(chǎn),它只能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技術和文化藝術水平,與當前我國大躍進形勢比較,顯得很不適應。因此,有必要重新設計和印制一套能夠反映我國財政經(jīng)濟形勢和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水平的新版人民幣,提高人民幣的印制質量,使它更加耐用和美觀,便利使用,又能降低成本,節(jié)約印鈔開支。
由于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已有可能設計和印制一套技術水平較高的新版人民幣。例如:在舊版印刷方面,已經(jīng)研究成功多色凹版;在膠版印刷方面,已試成4色底紋接線機,即在一根線上可以印出4種顏色;油墨的耐嘻和耐光性能均有提高;高級造紙廠已建成,經(jīng)過努力,印制出來的鈔票基本上可以達到蘇聯(lián)代印鈔票的技術水平。
2:1958年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多起一元券假人民幣,防假斗爭要依靠發(fā)動群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于技術水平的高低,不斷提高鈔票印制水平,造假就會更加困難。
3:第二套流通幣中的3、5、10元券都是蘇聯(lián)代印的,考慮到這些大面額人民幣遲早要由我們自己印制,現(xiàn)在既然有廠條件,就應當爭取自己印,以利逐步提高技術,還可以節(jié)約外匯支出。
4:第二套流通幣的l角券和5角券的顏色區(qū)別不明顯,容易錯用,10元券(黑色“工農(nóng)”圖景)票幅太大,不便攜帶和保管,人民群眾對這些缺點,已提出改進意見。基于以上情況,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認為有必要集納國內(nèi)外印鈔事業(yè)的最新技術成就,重新設計和印制一套新版人民幣。
鈔券畫稿的主題思想
1:整套票版主景,以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為題材,主題思想是“三個元帥”、“兩個先行”,如5元券(鋼鐵圖)、2元券(機械圖)、1元券(農(nóng)業(yè)圖),即“三個元帥”2角券(交通運輸圖)、5角券(電力圖)即“兩個先行”等,以反映我國在“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建設方針下,高速度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形勢和面貌,同時反映工農(nóng)商學兵互相結合,農(nóng)林牧副漁全面發(fā)展,10元券象征著向共產(chǎn)土義過渡的美好前景。
2:全部圖案結構較為活潑、美觀、大方,正面擺脫了過去圖案裝飾以對稱、邊框等呆板形式,背面則以花卉、草木、森林等大地園林化的景象為圖案裝飾。
3:包彩‘鮮艷、富麗,色調(diào)柔和,變化復雜,均依多色接線的印刷技術沒計。
4:防假技術除原先所用精細圖案(如變點、黑白圈線等)均予保留外,還另準備采用特制水印紙,以增強防假效能.
1959年2月14日以上主題思想報經(jīng)中央政治局各位領導審閱,周恩來總理作了幾點批示:(1)方針同意。(2)內(nèi)容還刻以,但反映農(nóng)業(yè)的多了一點。把“干部參加勞動”一張改為反映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最好把l角券改為這樣的內(nèi)容,因為l角票學生們用得多,對他們可起教育作用)。(3)5元券正面鋼鐵圖,背面石油圖,應把背面的石油圖改為煤炭圖;2元券正面是機械圖,背面是煤炭圖,應把背面的煤炭圖案改為石油圖。(4)畫占的面積太大,看起來不輕松,彩包位置不太協(xié)調(diào)。(5)人像都是扁臉,塌鼻子,臉型沒有什么差別。l元券的拼音文字弄錯了,周恩來總理從政治內(nèi)容、藝術形象、拼音文字等方面都作深入的批示。其知識之淵博,作風之細致,實在令人敬佩。
鈔券的設計方案
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批示,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專家羅工柳、王式廓、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主持下,組成由印制系統(tǒng)專業(yè)技術人員,張作棟、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沈乃鏞等參加的設計繪制小組。在認真學習國務院領導批示的基礎上,經(jīng)過反復修改,把美術創(chuàng)作與印鈔專業(yè)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設計出新方案。
鈔券設計修改稿
1959年6月6日,人民銀行總行再報關于新版人民幣設計稿樣修改后的請示。關于人民幣更換新版以及新版設計稿樣,已于2月問經(jīng)中央和國務院原則批準,總理對稿樣設計作了詳細批示,遵照周總理指示,經(jīng)反復研究修改內(nèi)容如下:
(1)1角券主景內(nèi)容已改為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和干部參加勞動圖景,圖中有學生,也有干部。從樓房背景中可以理解為學校,也可以理解為機關。既可理解為教員和學生參加生產(chǎn),也刻理解干部參加勞動,共同反映智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政策。
現(xiàn)在感到這個畫稿還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圖中人物神情姿態(tài)尚欠自然和嚴肅,勞動工具亦較為簡單落后,因此,還要作進一步修飾,以符合今后農(nóng)村發(fā)展的實際狀況。
(2)3種角券(1角、2角、5角)的背面圖案,設計了兩套畫稿。第一套是長方形花框,國徽放存中間;第二套圖案由兩部分組成,左邊是花邊圖案,國徽放在右上方。美術專家認為:第一套較好,圖案結構端證,富有藝術感。但印鈔廠工人和干部,則認為第二套較好,形式新穎,結構活潑,感到第一套圖案過于方正,圖畫占的面積過大,比較呆板。經(jīng)研究認為,第2套方案除了有上述優(yōu)點以外,由于國徽不放在正中,可以避免在流通中折損國徽,在形式上又可區(qū)別于各種元券,便于辨別,所以認為第2套為好。
(3)2元券和5元券的背面主景已經(jīng)修改,修改后的2元券正面主景仍為“機械”,背面改為“石油礦景”;5元券正面為“鋼鐵”,背面改為“露天煤礦”。
(4)前次報送的10元券圖案,正面為“工、農(nóng)、商、學、兵”,背面為“人民公社化”的新農(nóng)村遠景鑒于周恩來總理曾指示設計稿反映農(nóng)業(yè)景象太多,經(jīng)研究擬改為天安門圖景,象征著偉大祖國的富強和團結。但是,感到作為背面主景似覺欠妥,而且正背面圖景內(nèi)容彼此不甚關聯(lián),將繼續(xù)研究進行修改。
(5)為了加強防假效能,計劃在l元、2元、5元、10元各券中分別設置防假水印,并且結合圖景的結構,安放在各券圖景的地紋空白處,務使水印明顯,便于人民鑒別。
水印圖案初步設計稿3種,和平鴿、國徽、天安門。水印制作在國內(nèi)還是初試,尚無經(jīng)驗,在生產(chǎn)前還要不斷地試制改進。
(6)人民幣所用“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金額數(shù)字,原有蒙文、維吾爾文、藏文等少數(shù)民族文字,民族事務委員會建議在新幣上增添壯族文字,并且按蒙、藏、維、壯順序排列。
(7)關于鈔券上圈徽安放的位置,現(xiàn)在流通中的人民幣是在背面正中,從新稿的圖案結構上看,放在中間不易安排(主要是背面、圖案形式改變了),因此,改放在背面右上方。
10元券設計稿
1964年2月12日,人民銀行總行上報關于新版10元券設計中幾個問題的請示。新版人民幣全套7種設計畫稿,于1959年報請中央審定,現(xiàn)有4種(1、2角和1、2元券)已投人生產(chǎn),兩種(5角和5元券)正在雕刻制作,唯10元券因主景題材不很理想,遲遲未能定稿。最近在美術家努力下繪制了多種稿樣,現(xiàn)選呈3種報請核準1種,然后據(jù)以細繪精雕,以期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
10元券的主景圖案:
第一方案,系1959年報請中央審批的原設計稿,正面以工、農(nóng)、兵、學、商的題材象征我國的人民公社;背面以天安門的圖景表示我偉大的祖國。經(jīng)反復研究,認為工、農(nóng)、兵、學、商的人像并不能確切地反映我國人民公社、大躍進的新面貌。
第二方案,正面系工、農(nóng)、兵、學、商鑼鼓齊鳴全面躍進的雕塑圖案象征人民公社;背面系天安門的圖景。但正面雕塑圖案是農(nóng)業(yè)展覽館門前的工、農(nóng)、兵、學、商和農(nóng)、林、牧、副、漁,兩座對稱式的裝飾雕塑之一,現(xiàn)采取其中的一座,同樣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公社的新面貌。
第三方案,正面圖景以各界人民代表為題材,象征我國廣泛的民主制度和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氣象;背面以人民大會堂的圖景表示我偉大的祖國。這個方案,正面的圖案看來內(nèi)容比較豐富、協(xié)凋,藝術層次多,比上面兩個方案完整。但正面的畫稿比較粗糙,如主景人物體形的大小與各族人物的安排以及花邊裝飾、顏色等都還不大協(xié)調(diào),如中央批準這個方案,尚需再進行修飾提高。
十元券專用鈔紙的水印圖案問題本擬選用國徽圖案以增強貨幣防假性能。由于我國制造鈔紙的技術尚在摸索提高階段,經(jīng)幾次試制,質量效果均不理想,如勉強使用,在政治上、技術上,都可能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因此,擬以天安門圖景為10元券鈔紙專用水印。
10元券的尺寸問題,1962年為節(jié)約棉花原料,曾報請中央批準,將整套新版尺寸縮小,但有些同志認為票輻似乎小了一些,擬將長款各放出5毫米,即為68x152毫米,這樣稍大于現(xiàn)行人民幣1元券的尺寸。
1964年3月6日,接到中共中央書記處于2月24日審批10元券設計稿的批示:
。1) 正面:1:圖案用人民代表形象,整個形象要稍小一些,各族人民的形式,大小要差不多,女代表的形象要畫得漂亮些,不要塌鼻子,寬嘴巴。
2:拾字的提手旁太大,中間的一豎太粗,“人”字小了些,還要再高些。
。2)背面,1:圖景用天安門景色,城上不要小屋子,城墻上要有標語廣場用1959年后的廣場。2:增加國徽圖景,位置由你們研究,如在中上方,將漢語拼音挪到下面。3:花邊以新天安門圖景的花邊比較好。
(3)水。簢找膊诲e。
(4)加工修改后再報批。
1964年10月14日,國務院批示:10元券背面改用新的天安門圖景,其他同意.
1965年6月18日,總行上報關于10元券原版樣。新版l0元券的圖案已遵周恩來總理指示,將正面“人民代表”、圖景中的解放軍代表由軍官改為士兵,并根據(jù)取消軍銜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將帽徽、領章、腰帶的樣式做了修改。印制年份也相應地改為1965年。
6月19日,李先念副總理指示,這個問題已多次請示中央,已得到中央批準,現(xiàn)在就辦。
第3套人背面

第3套人民幣1角券背面

第3套人民幣1角券正面(紅二羅馬)

第3套人民幣1角券正面(籃二羅馬)

第3套人民幣1角券正面(籃三羅馬)

第3套人民幣1元券正面

第3套人民幣2角券正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