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海嘯,上周全球股市出現全線崩潰,以至中國人民銀行雙率齊降的重大利好未能再現A股大漲的神奇。但與周邊市場相比,近日A股極為明顯的抗跌走勢,已經初顯有望在全球跌風四起中獨善其身的可能。
跌風四起A股偏強
由于美股前周五雖然通過了8500億美元救市方案,但股市依然暴跌,加上歐洲銀行業(yè)危機日益顯現,終于導致上周全球股市跌風四起。上周三美國等全球主要央行聯手降息,依然沒有扭轉全球股市的崩盤式走勢。美國股市已經連續(xù)大跌7天,日本股市出現了1987年股災以來最大跌幅,印尼、俄羅斯股市雙雙跌停。上周四的重大政策利好,對A股的作用明顯大打折扣。
上周四,滬市雖然高開了33點,但稍稍摸高便掉頭往下,一刻鐘后大盤翻綠,隨后雖然有過多次沖高,但始終未能再去挑戰(zhàn)開盤高點。午后隨著金融板塊的全線回落,大盤一波低于一波,最后以次低點2074點綠盤報收。上周五在隔夜美股再度暴跌7.33%的情況下,滬市不得不繼續(xù)下跌,但當日3.56%的跌幅畢竟還是強于周邊股市。
上周除了上周一出現了“十一”休假期間的補跌性質的大跌外,后幾日跌幅均大大小于周邊股市的巨大下跌幅度,表明A股的抗跌性大大增強了。
抗跌背后大有玄機
與前段時間周邊大漲,A股小漲或不漲;周邊小跌,A股大跌;周邊大跌,A股暴跌相比,近日這種明顯天壤之別的走勢看似偶然,其實背后大有玄機。
一是A股從去年10月的6124點下跌至最低點1802點,跌幅高達70.6%,已經成為全球股市此輪下跌的“跳水冠軍”。其跌幅甚至大大超過先前2245點到998點55.6%的幅度。已經嚴重超跌的A股,自然不應該成為類似美國股市那樣出現了嚴重金融危機跌幅卻大大小于A股的“墊背”。
二是雖然A股市場已經成為全球股市的一員,但由于人民幣沒有實行自由兌換,A股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和許多國際投資者自由買賣的股市不一樣,A股不存在國際資金大量抽離回流的問題。
三是股市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理應反映各自國家的基本面。從宏觀經濟看,雖然增速放緩,我國的GDP依然保持在10%以上,即使以后回落到8%,仍然屬于全球領先。而且我國的金融機構除了少量不良債券,總體經營相當穩(wěn)健,沒有類似歐洲有些銀行那樣的風險。
四是A股市場自“9·19”救市政策推出后,眾多組合利好尚在實施中。還有很多“政策牌”可打,所以大盤不會輕易跟隨周邊市場。
齊心合力抵抗股災
從上周五滬市已經跌到2000點,距1802點越來越近看,一旦周邊股市再持續(xù)大跌,前期低點將面臨考驗,只有市場各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抵抗股災。
首先要進一步穩(wěn)定和堅定投資者的信心。而投資者的信心更多地來自于類似財政部、國資委、匯金公司等部門的舉措。例如當投資者恐慌時,央企是否加大增持、回購股份的力度,讓投資者體會到A股市場并不是僅僅只有游資和散戶在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