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對于紙質(zhì)的藏品,大多數(shù)人都會以字畫為主。而藏古書者,大多沾染著文人的氣息,帶有一分浪漫色彩。在廣州這樣的水泥鋼筋叢林中,仍有一群人醉心于收藏古籍,足可見古文字中蘊藏的魅力是經(jīng)得起時間消磨的。
對于古籍收藏者來說,坊間可將其分成三大類:其一,以學(xué)者為主。這類收藏家,只把古籍當(dāng)作是研究歷史的史料來利用,更貼切的來算,他們算不上是藏家。其二,是 可稱作是“玩家”的收藏者。這類人當(dāng)中,可以真正認(rèn)識到古籍背后的意義的,為數(shù)恐怕不多,他們僅僅從古籍的經(jīng)濟價值方面考慮,出于投資玩票的心態(tài)來收藏。真正可稱為是藏家的,是本身對古籍有一定的認(rèn)識,具備專業(yè)知識,對版本、紙質(zhì)、內(nèi)容等各方面有深入研究,并執(zhí)著于其中細(xì)節(jié)的人。
在廣州,對古籍的執(zhí)著、狂熱程度,比起北京、天津等文化古城來說,只是“小巫見大巫”。但這個小圈子卻有著不錯的發(fā)展前景。在全國范圍來講,廣州的學(xué)風(fēng)還算濃厚,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書、惜書、懂書。
一般愛藏古籍的藏家,活動場所有限,來去不外乎古籍書店和舊書交易市場。所以,每逢星期六上午,在海珠中路一帶,必定有一次舊書跳蚤市場,藏家們就會趁這短短的幾小時,到市場里淘貨,說不定還可以淘到珍品呢。和許多收藏圈子一樣,定期的交流、聚會,也是藏家們必不可少的“指定”動作。話題當(dāng)然是圍繞“書”展開了。在藏家淘書的過程中,遇到?jīng)]有牌記的情況十分多見。所謂沒有牌記的古書,指的是缺少年代或者作者資料的書,按現(xiàn)在的話講,就是書籍缺少了“身份證明”。遇到這種情況時,古籍“發(fā)燒友”們,就要對作者,乃至紙質(zhì)、墨色、印刷水平、風(fēng)格等方面進(jìn)行分析、討論,從而可以推算到較為貼切的年代,以作價值的判定。這個過程足夠藏家們談?wù)摵眯⿻r間,也成為了收藏的一種樂趣。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價值
對于年輕一代來說,古籍不被問津。初次進(jìn)入古籍書店,看見堆積成一座一座小山的古籍,整齊而樸實,不得不佩服店主,能找到如此之多的“寶貝”。一股油墨清香迎面撲鼻而來,令人頓時陶醉在這個恬靜的古籍世界中。據(jù)了解,世界各大博物館對中國古籍以清入關(guān)(1644年)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無論官刻、私刻,均為善本。而國內(nèi)收藏界則以1795年為界,在此前的均視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稱。宋元時期的古籍很久以來就是藏家追捧的對象,拍賣會上,元以前的書往往是論殘頁賣;600年前的書是論頁賣的;400年前的書是論冊賣。
雖然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但在所有的藏品種類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種,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書輕而易舉。因此,無論是學(xué)者還是鑒賞家,對書籍版本也多有一定見地。近年來,古籍收藏已將視野拓展到民國時期。據(jù)稱,1949年以前的已經(jīng)可以被稱為古籍。這類古書由于距今較近,損壞或流失較少,數(shù)量可觀,許多私人藏家在經(jīng)濟上都能承受。由于界定擴寬,加上近年來政府的大力推動,致使之前較為清淡的古籍收藏市場,成為新的投資收藏?zé)狳c。
雖然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說,但在所有的藏品種類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種,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書輕而易舉。因此,無論是學(xué)者還是鑒賞家,對書籍版本也多有一定見地。有些書友雖然只是附庸風(fēng)雅,自己未必真懂,所以版本也總要有人為其“掌眼”(指找識貨的朋友幫忙看貨),以免“用買人參的價錢買了蘿卜”。
藏家李小姐介紹,古籍還有原刻本、翻刻本、寫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選。翻刻本比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價值略遜原刻本一籌。還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書頁上,印上顏色不同的文字和圖畫。這種套色印刷技術(shù)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至明萬歷年間發(fā)展成熟。套色刻本的價值往往高于同時期墨本數(shù)倍,歷來是藏家們追逐的熱點。所以,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資價值,一些當(dāng)時發(fā)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細(xì)、存世數(shù)量很多的古舊書籍,價值則不是很高。
●玩家教路:
“書癡新手”的淘書秘訣
A.找“書源”古玩市場、舊書市場是淘貨的主要場所。在廣州,位于北京路的古籍書店和海珠中路的舊書交易市場是藏家們必逛的地點。
B.重存世量存世量越少的古籍就越珍貴,淘書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C.看品相品相就是古籍的外表,沒有破損、霉?fàn)、蟲蛀,保存完好的古籍,都屬于品相佳。
D.尋藏書印古籍上若尋到古代著名藏書家的藏書印,身價便提升不少。
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由于古書收藏升溫,不少不法商人,偽造古書,欺騙外行人。一般來說,用茶染舊紙張,冒充舊紙來作偽古書,是常用的手法,在古書市場尤為常見。新手可從裝訂線、書口顏色方面入手辨真?zhèn)巍陬伾葧撋畹,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紙。此外,可以聞聞書中的油墨味,新印和舊印的差別很明顯。
勤保養(yǎng)
古籍經(jīng)過歲月磨練,外表一般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破損、霉?fàn)或蟲蛀,要盡量使古籍完好保存,有幾點要注意:保持藏書環(huán)境的空氣流通,注意防潮;避免陽光直射,要將書擺放在陰涼位置,并不時翻動一下;在每冊書中,平均放3-4片的靈香草祛蟲,切忌用樟腦丸代替,否則會使紙質(zhì)變脆,容易風(fēng)化。
來源:金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