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簫老,您幫我看看這張畫是真是假,值多少錢?”字畫國家級大師簫燕翼接過一位女市民的畫認真地看過后說:“模仿得很好,但沒有收藏價值,更談不上值多少錢了……”“祖上傳下來的,到我這兒已是第4代傳人了,劉老請看看……”一只8寸的圓盤送到了瓷器鑒定專家劉建業(yè)的臺子上,“清朝末期,是真的,可以收藏,價錢不能告訴你,這是我們的行規(guī)……”中年男子連說了幾聲謝謝之后,拿著寶貝消失在人流中。
這一幕發(fā)生在昨天上午,中華世紀壇內(nèi)來鑒定各種寶物的人們將世紀壇圍了半邊,大約有2000多人拿著各自的家珍寶貝等著專家鑒定,“5月2日發(fā)的800個號早就沒了,今天來了這么多人……”一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來世紀壇鑒寶的,有好多是外地人,兩名從滄州來到世紀壇鑒寶的中青年對記者說:“清晨4點多就從滄州往這兒趕,到這兒快10點了,4件寶貝經(jīng)過大師鑒定,全是仿制品,真倒霉,我是花了不少錢買來的,賠了……”
快中午時分,來鑒寶的隊伍繼續(xù)排著,記者從幾位鑒定專家處獲悉,上午半天鑒定的“古物”,“名瓷”比較多,字畫少了些,但90%經(jīng)過大師鑒定的“寶貝”是仿制、仿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