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目睹稀世珍幣 |
發(fā)布日期:05-10-26 02:4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 經(jīng)查閱有關(guān)史料:一是各錢譜均未載此幣拓片,僅在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批注《歷代古錢圖說》一書的頂批中寫道:“另見,萬歷年造背二錢、三錢、五錢、八錢、九錢之銀錢,皆珍”;二是《中國錢幣》雜志1991年四期報道:“萬歷年造,背八錢、九錢的銀錢,一九五九年出土于北京郊區(qū)明末朱忠禧墓中”、“這兩枚銀幣很是珍貴”;三是《中國古錢目錄》一書中僅載有“萬歷年造”背“二錢”和“五錢”拓片,其中背“五錢”定為一級,標價為15萬元。而背“八錢”的價格還要高得多,可能不低于20萬元,真可謂“價勝金玉”。 據(jù)史料載:明初仿效元代做法,推行紙鈔,禁用金銀。后因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海外市場的開拓,使貨幣需要量增大。明英宗正統(tǒng)年間“馳用銀之禁”,白銀取得合法的貨幣地位。于明神宗萬歷年間 公元1573—1620年 開采銀礦鑄行銀幣,先后鑄“萬歷年造”和“萬歷通寶”兩種紀值銀幣。由于鑄量極少,加之歷經(jīng)戰(zhàn)亂和銷熔,存世很少,彌足珍貴。 這枚銀幣的面市,既給古錢幣寶庫增添了一枚珍品,又為研究明代四川的歷史提供了一件寶貴的實物。我愛集古錢幣,今日有幸目睹稀世珍幣,大飽眼福,實為人生的一大樂事。 |
上一篇:清末民初閩南流通的銀幣 |
下一篇:唐泉第一珍“咸通玄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