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契丹文字錢(組圖) |
發(fā)布日期:06-12-16 08:5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王曉明 ![]() 據(jù)官方記載,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共有26種,它們是:契丹、女真、西夏、藏、回鶻、八思巴文、亻去盧字、焉耆———龜茲文、于闐文、彝文等等,而用于貨幣的只有前面七種文字。 筆者收藏了一枚契丹文大錢(見圖),面徑61毫米,穿徑12毫米,重55克,錢體上的銹雖被無知者刻意鏟去,但殘銹仍能證明這是入土幾百年后才能形成的真錢。這是我去年到內(nèi)蒙古滿都拉在牧民家中發(fā)現(xiàn)的。 契丹文字是我國遼代(公元916 1125年)時創(chuàng)造的契丹民族文字。分為大字和小字兩種,大字創(chuàng)制于遼太祖神冊五年(公元920年),小字創(chuàng)制年代稍后,而我這枚錢上的幾個字是什么意思呢?馬定祥先生在批注《歷代古錢圖說》第134頁右上眉批認為應(yīng)讀“天朝萬順”,有人認為應(yīng)是“天祿通寶”,1934年5月號《藝林》月刊上認為是讀“天贊五萬”,上世紀出土有記錄的共有三枚銅錢和一枚銀錢,而三枚銅錢實物均已下落不明,只有1977年在遼代上京城遺址出土的大字銀幣保存于巴林左旗文化館。 此錢文字樸拙,像是小學(xué)生書寫,但筆畫遒勁,紅銹十分鮮明,與1934年5月《藝林》上所述相符,當時周肇祥以30大洋購得。這枚大錢地章上殘銹紅色部分共有一毫米厚,非得幾百年才能形成,可惜具體出土地點不詳。 |
上一篇:孫吳鑄大幣 世間留珍泉 |
下一篇:古錢珍品“涼造新泉”(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