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珍品“涼造新泉”(組圖) |
發(fā)布日期:06-12-16 09:0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快報 崔藝民 ![]() 公元317年,東晉政權南遷后,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被各族武裝勢力分割占據(jù),陷入了一種極度混亂的局面,史稱“五胡十六國”,唯獨涼州一隅(今甘肅、青海一帶)為漢人張軌(東晉涼州刺史)所占據(jù),關洛失陷后,漢人紛紛逃往涼州,成為漢人避難之所,張軌嫡孫張駿于公元345年自立為王,建“前涼國”政權,設都于姑臧(今甘肅武威)。 公元376年被秦符堅所滅,“前涼國”共存在三十二年,張駿建國后,繼承中原傳統(tǒng)文化,為發(fā)展本國經(jīng)濟,促進貿(mào)易流通,便鑄行了“涼造新泉”這一貨幣,因當時銅材奇缺,鑄錢的條件又十分簡陋,而鑄造出的錢不但形制粗劣,而且又十分輕小,反映出“前涼國”當時國力不足和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的狀況,由于所處地域偏遠封閉,流通面不廣,加上鑄時短鑄量又少等多種原因,所以造成“涼造新泉”這種貨幣存世量極為稀少,成為中國古代貨幣中最為珍稀的幣種之一。 筆者藏有“涼造新泉”一枚(見圖),形如小五銖,錢直徑為20毫米,穿徑7毫米,重2克。錢文為篆體、直讀、素背,涼字水旁寫成六豎紋、泉字中間一豎筆不斷、錢文書體細若玉筋,破中國錢文傳統(tǒng)慣例,創(chuàng)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若有錢體稍大、品相完好錢文又異常清晰者,必是后仿贗品,收藏者當仔細辨別,以免走眼上當。 在甘肅武威地區(qū),曾有此錢出土的文獻記載,它佐證了“前涼國”一度的輝煌,因為它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備受泉界的追崇和喜愛。 |
上一篇:遼代契丹文字錢(組圖) |
下一篇:弘光通寶背鳳小平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