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十)——法律附件 |
發(fā)布日期:08-11-06 14:11:36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下簡稱“世博會”)《一般規(guī)章》第1條和第34條的規(guī)定,以及由1994年6月8日召開的國際展覽局(以下簡稱國展局)第115次全體大會和1995年12月13日召開的第118次全體大會做出的有關世博會主題重要性的決議,本《特殊規(guī)章》的目的是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下定義,并規(guī)定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以下簡稱“組織者”)和參展者對深化主題采取的措施。
第二條 一般原則 關于世博會主題,組織者和所有世博會參展者必須遵守世博會的《一般規(guī)章》和《特殊規(guī)章》。世博會政府總代表將保證組織者負責的展示符合世博會的主題。組織者將給予參展者協助,并為其提供協調機制,確保其展示符合世博會的主題。世博會政府總代表在與世博會主題相關的所有事宜方面擁有最終的決定權。 第三條 主題定義 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這個主題來源自人類數千年的文明,也將是世博會154年經驗的傳承與發(fā)揚。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過:“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致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城市),這并非偶然。城市兼收并蓄、包容萬象、不斷更新的特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秩序的完善,文化的聚變和財富的積累。人類締造了城市,而城市則還諸人類豐富、精致而美好的生活。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高密度的社會生活不免引發(fā)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 隨著人類社會城市化的推進,如何完善城市本身作為人類生活的載體和機制的功能,以及塑造城市與其鄉(xiāng)村、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健康和諧的關系,正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命題。中國上海,作為亞太地區(qū)快速發(fā)展中的超級大都市,非常幸運地在世紀之交得到了舉辦世博史上第一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的機會。 通過對城市發(fā)展過程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過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理解、溝通與交流,將促進全球城市化、城市全球化和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新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這將有利于“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建設綠色城市,構筑美好家園”理念的實踐,有利于吸引不同國別、不同層次的人們來關注、參與未來城市的發(fā)展,更有利于激發(fā)人們對人類未來和城市未來的豐富想象和全面思考。 第四條 主題深化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待通過文化、經濟、科技、社區(qū)和城鄉(xiāng)關系五個方 |
上一篇: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注冊報告(摘要九)——初步商業(yè)化運作計劃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