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幣話(13)獅舞乾坤(賈關法) |
發(fā)布日期:10-11-18 08:28:2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livio.com.cn 作者:賈關法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1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livio.com.cn/),謝謝! 西域名城撒馬爾罕,古時多產(chǎn)獅子,名曰“獅子城”。張騫開通絲綢之路以后,中亞和西域的獅子也隨之傳入中原。當時稱為“西域獅”。這種獅子渾身卷毛,外形漂亮,威武壯美。 自漢以來,在西域與中原王朝的交往中,獅子作為貢品,象征友好情誼。據(jù)史載,公元87年,安息國王遣使向大漢王朝獻獅。 唐代,獅子舞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宮廷內的“五方獅子舞”,與《太平樂》結合而樂舞一體,表演規(guī)模相當龐大:人們披起綴毛的假獅衣,裝扮成五種不同顏色的雄獅,各立一方,表演獅子俯仰馴狎等各種情態(tài)。另有二人牽繩,手持紅拂往來逗弄獅子,周圍有140人組成的樂舞隊伴奏龜茲樂曲,高唱《太平樂》,情緒飽滿,場面壯闊,生動地表現(xiàn)了宏偉壯麗的盛唐氣象。唐玄宗常常親自組織獅子舞會,并充當導演。據(jù)說,楊貴妃為了給皇上取樂,竟然也扭扭捏捏耍起獅子舞來。另據(jù)《樂府雜錄》載,那些“戴紅襪額、紅畫衣,執(zhí)紅拂子”的獅子郎,多由西域少數(shù)民族人扮演。白居易在《西涼伎》詩中,曾對獅子舞有過惟妙惟肖的描述:“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棠緸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貞元邊將愛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娛兵犒士宴監(jiān)軍,獅子胡兒長在目! 1995年發(fā)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金銀紀念幣(第1組),其中便有“獅子舞”金銀幣,包括1盎司金幣、1/10盎司金幣和22克銀幣3種規(guī)格,圖案相同:正面是長城,背面是我國傳統(tǒng)獅子舞,上刻“獅子舞 公元190年始”字樣。公元190年,即東漢獻帝初平元年,正是漢末群雄紛起,三國肇始之時。幣面左邊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