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收藏:戰(zhàn)爭與鮮血的歷史 |
發(fā)布日期:11-07-26 09:10:5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文物天地 作者:王志軍 |
6克的銀元,收購價沿著一元、五元、十元、十五元的階梯緩慢上行,與今天十元一克的銀價有著天壤之別。
一 改革開放后,銀元進(jìn)入收藏領(lǐng)域。為買到銀元,收藏者出價必須高于國家收購價,并冒著擾亂金銀管理秩序、走私文物和投機(jī)倒把等多重罪責(zé)的風(fēng)險。這一時期的銀幣市價穩(wěn)定,普通銀元價格徘徊在20至30元間!霸箢^”因特殊的歷史背景,龐大的數(shù)量,成為銀元市場價格的基準(zhǔn)。80年代初,“袁大頭”每枚20多元,十年間,“袁大頭”才升至45元。同期的“孫小頭”市價在40至43元間,“四川軍政府”銀元價格與“孫小頭”相同,“帆船”銀元在55至60元間,“北洋造”“湖北省造”“造幣總廠”“江南甲辰”龍洋的價格百元左右,宣統(tǒng)三年造“大清銀幣”價格略高。外國銀幣中,西班牙“雙柱”、墨西哥“鷹洋”每枚65元左右,英國“站人”銀元每枚50元,法國“坐人”銀元每枚45元,日本“龍洋”每枚45元。 細(xì)分起來,同類銀元中的不同品別,價差很大,如“袁大頭”同樣品相的壹元銀幣中,民國三年、九年、十年版的價格在45元時,民國八年版的價格在60元、中圓(伍角)價格在80元至120元,壹角和貳角幣價格10元,甘肅造壹元幣價格千元左右,簽字版銀幣價格在萬元左右。 這一時期的銀元價格漲勢平緩,“袁大頭”“孫小頭”之類的低檔銀元,在收藏市場的價格僅高出其自身的銀材價格。國際銀價折合人民幣每克1.5元時,每枚銀元的材料價格約39元左右,收藏市場的交易價格僅50元。歷經(jīng)20年,“袁大頭”從30元漲至60元,遠(yuǎn)遜于同期其他收藏品類的漲幅。這些低檔普通銀元的價格,一直在略高于銀價的價位上運行,既說明了人們對身邊的常見之物的熟視無睹,也證明了收藏流通錢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臺灣《民生報》1993年8月3日刊發(fā)一則“袁大頭行情節(jié)節(jié)漲”的文章,被北京報刊轉(zhuǎn)載,“袁大頭”市價迅速由45元攀至60元,一個月又回到起點。此時,港臺地區(qū)的“袁大頭”壹元銀幣已由1991年的200元新臺幣漲至300元新臺幣,中圓銀幣漲至1200元新臺幣,壹角銀幣漲至500元新臺幣,貳角銀幣漲至100元新臺幣,其中,民國九年(1920年)鑄貳角“袁大頭”銀幣2萬元新臺幣。壹元簽字版“袁大頭”銀幣的市價為15萬元新臺幣,中圓簽字版“袁大頭”銀幣為8萬元新臺幣,壹角和貳角簽字版“袁大頭”銀幣的市價7萬元新臺幣。 由此,我們清楚地看出大陸和港臺地區(qū)收藏理念和方法的差距。當(dāng)時是買方市場初始階段,上個世紀(jì)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銀幣買賣交易者尚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