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的情況下,國內生產商對套期保值多存疑慮。蔡建生表示,目前金價處于寬幅振蕩時期,未來上行的概率較大。因此,他建議,黃金生產商進行套期保值的黃金數(shù)量應占其總產量的20%~30%。
對此,彭國敏也認為比例不宜太高,達到三分之一即可。
“黃金礦山企業(yè)要推進‘產融結合’,準確把握金融產業(yè)發(fā)展方向,研究更適合黃金礦山企業(yè)的套保方案,以應對黃金市場的波動!辈探ㄉ嘎,在今年的年度工作會議上,招金集團已提出要發(fā)展金融服務業(yè),使融資渠道實現(xiàn)多元化,創(chuàng)新融資工具。
不過,黃金生產商對黃金套期保值業(yè)務的看法也不盡相同。4月16日,巴里克黃金公司一位發(fā)言人說:“我們仍堅持不會做黃金對沖業(yè)務,我們的投資者沒有人愿意做黃金對沖,因為金價還會上漲,它仍然是一種良好的信用資產!
當黃金成為投機工具
從技術上講,國際金價與頂峰時的價格差,早已超過20%。但之后,黃金市場又經歷了一個見證奇跡的時刻,金價在幾小時內就下跌逾100美元。這種雪崩式下跌,或許幾十年才能遇到一次,讓經歷其中的人在大感肉疼的同時,起碼也收獲了一次難得的經歷。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下修訂了2013年全球增長預期,但年初以來隨著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逐漸呈現(xiàn)經濟復蘇跡象,而且股票等市場欣欣向榮蘊藏著更好的投資機會,這些都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
黃金市場前幾個月所積攢的負面情緒,在幾天里集中爆發(fā)。即使朝鮮半島的風聲鶴唳,也沒有改變投資者一門心思奪路而走的主意。在金價中的水分被逐步擠干后,投資者才發(fā)現(xiàn)開采量、工業(yè)和非工業(yè)使用量等數(shù)據(jù)不足以解釋市場的變化。反倒是被夸大的黯淡經濟前景,以及新興市場良好的胃口,成為投資者篤信金價會一直走高的主要因素。
遺憾的是,這些一度被深信不疑因素時刻處于變化中。被這些信息左右的結果,就是黃金不可避免地邁過避險工具的門檻,成為一種投機工具。
投機意味著風險,這是市場的規(guī)律。黃金ETF在使黃金投資大眾化的同時,在高流動性的背后也在堆積著跳水的高臺。今年以來,ETF的黃金持有量減少了630萬盎司,這個分量足以戳破任何避險的神話。
與ETF在投機中逐漸平倉不同的是,各國央行和普通投資者一樣成為躺著中槍的輸家。本來這些年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是黃金的忠實擁躉,今年2月,韓國央行還購入了20噸黃金。據(jù)世界黃金協(xié)會統(tǒng)計,目前,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總量達到31694.8噸。而在這輪黃金下跌風潮中,全球中央銀行成為嚴重的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