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是個謊言 |
道路,那黃金將成為一種博弈的工具,為了擁有這種工具,公民持有黃金的權(quán)力和利益肯定會受到侵犯。就如同我們要討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一樣,金本位的意義在于研究貨幣制度,而不是研究黃金價格。 要說金本位能夠推升黃金的需求和價格,筆者認為這一說法毫無根據(jù),1998年至2007年之間,各國央行在黃金市場都是凈賣方,黃金價格卻一直在震蕩上行。各國央行對待黃金的態(tài)度值得關(guān)注,但更值得警惕和反思。在市場化條件下,央行對黃金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黃金實際需求更為重要一些,拋開黃金的金融屬性,如果說我們使用的手機用黃金做殼,使用的筷子和碗用黃金制作或鑲邊,汽車內(nèi)部用金箔裝飾……我想,黃金的需求會大到不可想象。我們無法這樣普遍的使用黃金,是因為黃金的產(chǎn)出有限,得到黃金的成本非常高,而不是因為黃金沒有用。如果談及金融屬性,那正好相反,各國央行增加黃金儲備并不是因為黃金對它有什么用,要付出那么多的成本和管理費,最終的目又不是為了獲利出售,其實央行在黃金的處理上也很無奈。金本位對央行的壓力更大。 投資市場都在談黃金的重要性,黃金的終極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里呢?戰(zhàn)爭期間,紙幣是沒有用的,所以各國可以拿黃金去買武器、買物資;金融體系崩潰的時候,紙幣是沒有用的,各國所欠的債務(wù)可以用黃金償還,也可以用黃金支付貿(mào)易款項;通脹期間,黃金價格會出現(xiàn)上漲,黃金可以用來投資理財,對抗通脹。前兩者是黃金金融屬性能夠恒久不變的基礎(chǔ),但它就如同金本位一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最后一個作用已成為目前黃金市場波動的主體因素,通脹已經(jīng)綁架了全球經(jīng)濟,也綁架了各國央行,期待各國政府和央行主動的采取措施并不是太現(xiàn)實,只有全球物價的不斷上漲及黃金價格高企帶來的對全球貨幣體系的威脅,各國才有可能對貨幣政策進行調(diào)整。目前威脅黃金價格的真正因素是各經(jīng)濟體能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遏制通脹,而并非央行、ETF等對黃金的增減持。更不是金本位會重現(xiàn)等這類預(yù)期。 我們很難估算一項法律值多少錢,也很難將法律拿出來討論或如何讓法律符合自己的意愿,金本位即是如此,它只是一種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心理規(guī)則,本身對黃金價格不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只有在你觸犯了它的時候,它才起作用。任何以金本位為話題,并將其視為黃金價格預(yù)期變化的理由,基本都是謊言,騙人騙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