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夢幻的奇妙“鏈接”——品賞韓曉生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章(賈關法) |
發(fā)布日期:11-08-04 08:30:26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livio.com.cn 作者:賈關法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1年8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livio.com.cn/),謝謝! 1911年10月10日晚上8時許,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引領下,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城打響了辛亥首義第一槍。洶涌的革命浪潮,沖垮了中國封建專制度的最后一道圍墻,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為中華民族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一套由沈陽造幣有限公司設計、鑄造的紀念章,以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意和強烈的視覺效果脫穎而出。這套包括圓形大銅章(黃銅和紫銅)、圓形純銀章等品種的紀念章,正面圖案為武昌起義浮雕,以及“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字樣和“1911-2011”紀年等;背面圖案為武昌首義當天的時間臺歷,以及坍塌的圍墻和辛亥革命博物館等。筆者觀賞之余,不禁為設計者的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拍案稱絕,擊節(jié)而歌。 超現(xiàn)實主義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盛行于歐洲的一種現(xiàn)代藝術流派,以其所謂的“超現(xiàn)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無意識”地擺脫一切束縛,試圖最真實地揭示客觀事實的本來面目。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國的前衛(wèi)藝術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審視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上,借鑒、吸納這一西方藝術流派的精華,擺脫傳統(tǒng)和常規(guī)的桎梏,把想象力徹底解放出來,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視覺藝術。 對設計者而言,以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表現(xiàn)一個中國的重大歷史題材,無疑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嘗試。令人欣喜的是,這一嘗試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 紀念章的正面主圖,由一把武昌起義的軍號和起義軍沖鋒陷陣的浮雕組成。二者其實并非虛構,有著真實的歷史依據(jù)。武昌起義的軍號,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件極其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它的意義,在于象征了武昌首義的成功,以及對中國革命進程所產(chǎn)生的廣泛、深遠的影響。1919年,26歲的毛澤東便在《湘江評論》連載的《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我們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設的!蔽洳鹆x的浮雕原作,刻于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漢白玉基座上,藝術地再現(xiàn)了驚天動地的偉大時刻:深夜,起義的新軍和市民,正在向湖廣總督府里沖去,烈火映紅了天空,總督府門前的大炮被摧毀了,總督府的牌子打斷在階前,撕碎了的清朝龍旗,被踐踏在地下。紀念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