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06年新郵有什么明顯特色的話,那么一系列單枚成套版票的出現無疑可算是一個,從曾經大熱的《取消農業(yè)稅》到《抗震減災》、《華僑聯合會》、《廣交會》、《中國——東盟合作15年》、《中非論壇》,乃至即將發(fā)行的《烏蘭夫誕辰》,以平信面值和單枚成套為主要特點的一個小系列已經逐漸形成,而這個系列的也正逐漸引起廣大人士和投資者的關注。
單枚成套版票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包括其投資成功的范例也能在市場中找到,比如當年的20分板塊,但是在一年之中發(fā)行這么多單枚成套版票肯定不是偶然現象,解讀其中的奧妙,或許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結論:一是郵政主管部門有意通過降低新郵枚數和面值的方式,來提升新郵的投資價值和受重視程度,畢竟有20分編年版票的成功先例在前,采用這種形式獲得成功、改善新郵形象、提高銷量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二是郵政主管部門面對著郵市一蹶不振的現狀,在試驗諸多激勵因素未能起效的情況下,想借助于單枚成套版票來進行新的嘗試,試圖通過個別板塊的熱點效應來對市場進行一次新的刺激;三是在常規(guī)套票和多種面值搭配難以獲得市場充分認可的情況下,通過加大單枚成套版票的發(fā)行力度,來窺探市場的喜好,從而為今后的新郵發(fā)行提供參考、做好準備。無論哪一種結論是郵政主管部門的真實想法,單枚成套版票隊伍的壯大對郵票本身而言,可能還是利大于弊的,畢竟降低面值、減少單套枚數、降低收藏和投資成本,是集郵愛好者和郵市投資者共同的心愿,這一安排無疑有助于單枚成套版票收藏和投資價值的提升。
20分編年版票應當是06單枚成套版票最佳的參照物,盡管面值依然提升了幾倍,但是從根本性質來看,兩者還是基本接近的,因此如果要衡量投資價值和前景的話,還是頗有可比照性的:20分版票出現伊始,也并沒有受到市場過多的重視,甚至還出現了諸多的打折票。但隨著實用消耗的加大,20分版票的投資價值就慢慢顯現出來,再加上有敏感的資金加大了對這一系列關注和參與的力度,在市場沒有更多亮點的情況下,20分版票逐漸成為了主力大手筆運作的重要對象,價格也出現了極大的升幅,而且這種走勢的影響一直延續(xù)了下來。事實上,今年《取消農業(yè)稅》版票面市后突出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其實依然是20分版票歷史的再度上演,即使今年其后出現的幾套單枚成套版票沒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取消農業(yè)稅》的輝煌,但是發(fā)行后價格的普遍高開和相對穩(wěn)定依然說明了市場對這種形式有著較為濃重的偏愛情結。
客觀地來看,能夠發(fā)行郵票,本身就說明題材之重要性,但這種重要性并不能與投資中所謂的題材重要性畫等號,事實上,06年單枚成套版票確實缺乏“重量級”的投資題材,毋庸諱言,紀念郵票的題材效應就不如特種郵票,在投資上往往處于相對的劣勢,但是,由于有20分板塊成功的先例在前,單枚成套版票近年來似乎逐漸引起了市場的關注與重視,特別是有一定資金實力的主力更是將其視為實現短期較大收益的良好“工具”,而他們的理由事實上也道出了單枚成套版票的投資優(yōu)勢所在:一是總市值相對較小,對運作資金的要求相對較低;二是運作的便捷性較高,保管、交易都較為便利。不過,也同樣由于有了20分版票的成功先例,所以目前這兩大投資優(yōu)勢似乎已經顯得較為微弱了,因為循著慣性思維,這些單枚成套版票一旦面市,往往就被拉抬到一個相當高的價位,前期利潤已經被充分透支,后期事實上就是在看主力運作的愿望與實力。不過,由于06單枚成套版票的發(fā)行量目前尚是未知數,而且發(fā)行后大多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運作,因此,我們也不能排除主力在市場大環(huán)境并不景氣的背景下,主攻部分或個別單枚成套版票,從而引發(fā)局部或個郵行情的可能,而“眼球效應”越是強烈,形成行情的可能性也就會相應加大,畢竟運作有一定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種成功率往往更高,06單枚成套版票究竟會走向何方,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俞 敏 文章來源:大江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