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引進了第一代無人值守磁卡電話機,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國電信史的新紀元!到了1994年,中國電信引進日本技術,發(fā)行田村卡,使得無人值守磁卡電話在全國范圍內(nèi)普及使用.到了本世紀初,由于磁卡生產(chǎn)成本高,磁卡電話機易損壞,以及新一代生產(chǎn)成本較低的IC卡出現(xiàn),中國電信進行了以IC卡淘汰磁卡的換卡決策.這一重大決策,注定了磁卡這一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成為中國電信成長發(fā)展史的標致之一;也為日后磁卡進入收藏領域,成為中國收藏界的精品埋下了伏筆!
磁卡發(fā)行,使用時間短,前后不過12年,特別是原郵電部電信總局發(fā)行的田村磁卡,前后不過7年時間,就結束了其歷史使命,進入收藏領域.試想:在我國,有那一由國家正軌發(fā)行的品種,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成為了一個純收藏品呢?恐怕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極其少見!
磁卡在換卡后具備了日后成為收藏精品的許多屬性和特征!一個收藏精品最典型的特征是:該收藏品的權威性,時代的代表性,存世量的稀有性,以及所含科技含量的防偽性.這四者,磁卡皆有!
那么我們要問:為什么磁卡具備了一個收藏精品的根本屬性,在進入收藏領域后,會沉淪多年?以下我就談談我的淺薄之見,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藏友批評指正.
地方磁卡的發(fā)行使用早于通卡五年,也就是這短短的五年時間,地方磁卡的收藏群體得以發(fā)展,鞏固.田村通卡發(fā)行后的第三年,就趕上了郵幣卡市場的第三次炒作高潮,沒有形成穩(wěn)固的收藏群體.高潮過后,我們可以看出------有一定收藏群體的地方磁卡,雖然也受到了強烈沖擊,但是:在04年,地方卡由于原有的沒有離去的一小部分收藏者的收藏,使地方磁卡先通卡一步走出上升態(tài)勢,在05年走出底部.而田村通卡由于沒有形成收藏群體,或者說:其收藏群體處于萌芽狀態(tài)就被急功近利的大炒作行情所扼殺,一部分在大炒作中成功逃頂,一部分被嚴重套牢,在被深套的一小部分里有真正的磁卡收藏者-----重物不重利!加之電信單方面的強制換卡行為,使得田村通卡在換卡后雪上加霜,而無人問津!
一個沒有收藏群體的收藏品,是沒有前途的!這是磁卡在97大炒作之后,沉淪多年的重要原因!也是郵票97之后沉淪至今的癥結所在<當然:郵票的問題還不僅僅在與此>.
所以:大力培養(yǎng)磁卡收藏群體,是磁卡市場在今后多年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