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證券日報等四大證券專業(yè)媒體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中宣部理論局編寫的對中國股市看法的文章。其中的信號意義值得投資者深思。此文刊出的當日,適逢美聯(lián)儲四年以來首度降息,全球股市漲聲一片,香港恒生指數(shù)暴漲近千點。而今年以來一直執(zhí)國際股市之牛耳的中國內地股市似乎并沒有受到國際股市暴漲的影響,反到是引人注目地走出了小陰線,令眾多投資者齊聲吶喊:中國股市,你的柔情我何時能懂。
按理來說,身為全球經濟金融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全球股市暴漲的大背景下,中國股市怎么也得有點表示才是。盡管我國的資本市場并未完全向國際資本開放,但中國經濟增長的魅力引得各路資本借助各種方式或明或暗地來到中國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何每次逢到國際股市暴漲之時,中國股市總是表現(xiàn)出其“特立獨行”的個性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根子還得從中國股市內因上去找。
始于2005年6月股改引發(fā)的這波大牛市行情如今已經走過了2個年頭,滬指也從最低時的998點上漲到19日的5450點,漲幅驚人。如今市場上10元以下的
股票已經是寥寥無幾,動態(tài)市盈率高達60倍以上,成為全球最貴的股市。難怪有的明星基金經理說:個股股價之高,已經找不到一塊可以進行價值投資的洼地。支撐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行為的基礎除了
人民幣升值概念形成的資產估值提高之外,更多的是投資者之間擊鼓傳花式的“搏傻”行為。
從管理層角度看,隨著中國股市從熊轉牛,再轉到如今一定程度上的瘋牛,管理層的態(tài)度也從贊許、默認到難以容忍。特別是在股市的賺錢效應影響之下,很多從未參與過股市投資的國人抱著到股市撿錢的想法蜂擁而入,使得股市積聚的風險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化解可能存在的股市風險,維護投資者的權益,管理層發(fā)出了一道又一道給股市降溫的金牌。
廣泛的投資者風險警示教育。從9月初以來,各大證券媒體用了通篇的版面,邀集各大券商、各大基金公司以及著名的經濟學家從各個角度,詳細講解股市的投資風險。大名鼎鼎的許小年博士也在近期表述其對股市的看法時說:中國股市的風險已經積聚到了巨大的地步。在券商的營業(yè)部內,風險教育取代了原先的“黑馬薦股”,讓更多的投資者更深地體會“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真諦。
年內五次加息七提存款準備金利率。為了對沖物價的上漲和提高銀行儲蓄存款的吸引力,遏制地方資金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借道進入股市,今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xù)5次加息,7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從國內物價上漲的趨勢來看,年內仍有1-2次的加息可能。連續(xù)的加息收緊了地方中小銀行的銀根,減少了銀行貸款流入股市的流量。同時,加息也對上市公司的未來實現(xiàn)預期利潤構成了重大打擊。由于上市公司多是銀行貸款大戶,貸款利息的上漲極大地侵蝕了上市公司的利潤,變相提高了市盈率水平。
發(fā)行特別國債。為了收緊市場上過剩的資金,財政部提出了發(fā)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的方案。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原方案主要是面對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發(fā)行的。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2000億元特別國債改為面向市場直接發(fā)行,使得市場上的資金存量減少了一大塊。
開放境外證券直接投資渠道。出于平衡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著想,9月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國內居民境外直接投資證券的試點方案,允許天津濱海新區(qū)的居民對外直接投資證券。國人期盼許久的“港股直通車”有望開閘。與國內股市動輒上百倍的市盈率相比,境外股市的市盈率大都在15倍左右。因此,一旦試點獲得成功,全國一線城市居民都能夠直接對外參與證券投資,國內資金從國內股市流失到境外股市的可能性大大增強。這對于長期大大依賴于國內資金的國內股市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消息。隨著資金從高處流到低處,國內股市將面臨國際股市的直接挑戰(zhàn)。
QDII加速。隨著國內居民境外直接投資證券的試點工作鋪開,原先一向被國人冷落的QDII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9月13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發(fā)行的QDII基金在首發(fā)當日就得到了投資者高達500多億元資金的追捧,創(chuàng)下了QDII發(fā)行的新記錄。很多投資者都是在親身經歷了股市的賺錢效應后,眼見國內股市居高不下,只好到境外股市去試試手氣。
給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立新規(guī)。股改以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fā),紛紛拿出其手下最優(yōu)質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資產注入”也成為市場主力機構炒作的熱點。然而,細心的投資者會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優(yōu)質資產并不象控股股東所說的那樣看上去很美。
很多資產只是主力機構運作的一個籌碼,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為此,
證監(jiān)會于本周出臺了關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新規(guī)定,對上市公司的假并購、假注入進行嚴格的監(jiān)管。在嚴格監(jiān)管之下,市場上熱炒的“資產注入”題材有望退潮。
定向增發(fā)受遏制。今年下半年以來,定向增發(fā)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利器。很多上市公司把定向增發(fā)視為“圈錢”手段,與二級市場上的機構聯(lián)手,通過各種方式拔高股價,以達到高價增發(fā)的目的。
這里面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當屬萬科。在二級市場上機構千辛萬苦地把股價拉到35元后,萬科急不可待地拋出了31.5元的高價增發(fā)方案,其配合之完美令人嘆為觀止。不過,定向增發(fā)的變味引起了證監(jiān)會的高度關注。隨著后續(xù)一系列新政策的出臺,以“圈錢”為目的而不是以做大做強為目的的定向增發(fā)現(xiàn)象將得到有力遏制,機構也就少了一個新的炒作概念。
股指期貨即將推出。股指期貨的推出時間表在今年已經是一推再推,從6月份、9月份到11月份。隨著股指的上揚,參與二級市場炒作的機構投資者迫切需要一個平衡市場投資風險的工具,而股指期貨恰恰提供了這一工具。因此,在滬深股市大盤指數(shù)屢創(chuàng)新高之際,股指期貨的推出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股指期貨推出后的做空機制將給未來二級市場的炒作格局帶來新的沖擊。
創(chuàng)業(yè)板即將在深圳開設。作為建立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業(yè)板在走過了多年的風雨歷程后,有望在明年落地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由于創(chuàng)業(yè)板的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很多中小企業(yè)都把其視為實現(xiàn)其成為行業(yè)巨人的“關鍵一跳”。很多機構或個人也紛紛投資這些有望在創(chuàng)業(yè)板掛牌上市的企業(yè),導致了現(xiàn)有二級市場資金分流現(xiàn)象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國有股減持風聲再起。近來市場上不斷有傳聞說國有股的減持速度可能加快,其減持對象也在向社;鹂繑n。由于社;鸬臍v史虧空較大,國有股減持到社;鹗掷锖,社;鹂赡軙扇≡谑袌錾蠏伿鄣霓k法變現(xiàn)來彌補其資金缺口,這將會給市場的人氣帶來沉重打擊,甚至會在短期改變股市的運行格局。
十道金牌,猶如懸在股市頭頂?shù)氖牙麆,隨時會對股市的運行趨勢產生致命的影響。在中國股市已經達到歷史最高峰之際,投資者的“搏傻”心理也達到了極致。盡管中國股市長期走牛是大趨勢,但是,牛市并不是只漲不跌,把握節(jié)奏,保持一個好心態(tài),顯然更實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