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3月下旬出版的第六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livio.com.cn),謝謝!
錢幣的邊道是指鑄幣周緣的側面部分,與錢幣的面、背相比它并非錢幣的主要部分,但錢幣的邊道卻有許多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繁簡不一的技術加工方法,窄窄的錢幣邊道是聯系錢幣面、背的橋梁,它不僅承載有關信息,而且具備有效的防偽功能,是錢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錢幣邊道中,幣側不經任何處理的稱為“光邊”,我國清代、民國時期的銅元等大部分為光邊,光邊錢幣的邊道較平滑,缺乏磨擦力,取用時不及齒邊方便。
齒邊是在幣側加了一道滾邊的工序,在我國清代、民國時的銀幣上廣泛使用,銀幣上大都采用齒邊,銅元上大都采用光邊。特例的也有,如清代的老江南銀元中有一種是光邊的,同類型的主要是齒邊及鷹洋邊,銅元中帶齒邊的,所見光緒二十七年江蘇省造光緒元寶較多。人民幣中采用齒邊的比較多,如鋁質分幣、早期的流通輔幣和紀念幣以及金銀幣等。齒邊按絲齒的粗細,排列的間距可分為粗齒、細齒、間斷齒等,我國現行的5角流通硬幣、5元型特種紀念幣即為間斷齒。間斷齒的防偽功能強于一般的直絲齒,在國外也有不少國家的貨幣采用,如常見的泰銖、意大利里拉等。
錢幣邊道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滾字、滾花紋圖案的,工藝優(yōu)美,內容也十分豐富。我國現代流通紀念幣自毛澤東誕辰100周年鋼芯鍍鎳紀念幣起在紀念幣光邊的邊道上加滾中國兩字的漢語拼音“ZHONGGUO”及符號 “★★★”。我國現行流通1元硬幣,從1999開始加滾“RMB”(人民幣)三組字母,同時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字改為“中國人民銀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