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黃金報》吳偉忠 我國歷代都有小錢,小錢有時亦稱“惡錢”,是貨幣貶值的一種表現(xiàn)。如西漢之榆莢半兩,雞目五鐵、董卓的無文錢等都是很輕小的,但是最輕小的錢幣當(dāng)屬南北朝劉宋景和元年(465年)所鑄之鵝眼錢。這種錢“一千錢長不盈三寸,入水不沉,隨手破碎,數(shù)十萬錢不盈一掬”。因為太輕小、不易保存,所以一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已經(jīng)很難見到它的實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