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中有著名的見山是山與見山不是山的公案。公案系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禪師的《上堂法語》。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乃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后來的人多把此話視為悟道的三種境界說。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剛剛步入股市的新股民對待技術分析這等大事是非常認真的,先是似懂非懂地開了戶但不知買什么股票好,然后買來幾本“新股民必讀”之類的書回家猛啃,對書中所說的一些基本技巧言聽計從,將趨勢線、支撐與阻力、突破信號、成交量等要點謹記于心,依葫蘆畫瓢試著做了幾單買賣,發(fā)現(xiàn)效果不錯,感覺這些技巧還有點用,因而抓住這些基本的要義老老實實地看盤。看到一只股票價升、量升判斷后市將漲;看到K線圖上出現(xiàn)頭肩頂轉勢形態(tài)判斷股價見頂;看到RSI或KD處于嚴重超賣狀態(tài)認定下跌已近尾聲。這樣雖說有些機械呆板,但見到什么是什么的單純態(tài)度一般不會錯得太離譜,如果能嚴格按照書上所要求的及時止損原則去做,那么就相對比較安全,即使錯誤殺傷力也不大。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按照書上的說法去做免不了會遇到偽信號或失敗形態(tài),加之自己在操作中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來,從對股票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到自己略有心得的“老”股民,這只能說是一個進步,但常被人誤解成是一個飛躍。于是,原有的看盤技巧被打破,新的成熟的看盤準則尚未建立起來,就憑著自己摸索出的一點經(jīng)驗霧里看花,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個階段是最具破壞力的,比起完全不懂的階段賠的錢更多,看到技術面出現(xiàn)買入信號時擔心是技術陷阱,看到基本面的利空變化時又以技術指標沒有變壞為借口一廂情愿地繼續(xù)看漲,看到移動平均線上出現(xiàn)的金叉買入信號會懷疑它的有效性,看到雙底形態(tài)突破頸線會懷疑是假突破?傊,左看右看越看越糊涂,自己拿不出有說服力的方法來卻急不可耐地將別人的意見全盤否定,這是絕大多數(shù)散戶的現(xiàn)狀,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會停留在這種階段。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能修煉成這種水平,雖然還是畫線數(shù)浪,還是追漲殺跌,看似與新手無異,實則相距十萬八千里。高手喜歡用最簡單的分析工具看盤,過于復雜的技術,高手反而會棄之不用,一張K線圖加上一把量尺,對高手來說可能就夠了。無非還是看支撐、阻力,還是看成交量、移動平均線,這跟新股民初入市的分析方法大同小異,本質的區(qū)別在于高手與新手具有不同的境界。
來源:中國財經(jīng)信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