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File/2004-7/200471223432930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4-7/2004712234341186.jpg[/upload]
《“大銅章在中國”2003上海學術研討會紀念大銅章》設計談
阿 箭
一件成功的藝術品必有創(chuàng)意——立意、布局、造型或在形式上,幣章設計也是這樣。近期,為配合“大銅章在中國”2003上海學術研討會的舉行,中華收藏文化國際研討會協(xié)調(diào)組與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大銅章藝術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行紀念大銅章一枚,由上海造幣廠鑄造。這是一枚在設計和工藝上都有新意的作品。從構思到正式定稿,前后達半年時間。從競標開始,征求各方意見,經(jīng)多次討論,多次修改,終于使這套圖稿較為完美。它有以下特點。
首先打破大銅章一般的圓形規(guī)律,采用多層次的立面和八角形的造型。這樣在工藝技術上增加了不少難度。經(jīng)設計師與工藝技術人員多次研討,根據(jù)本章圖案的特點,決定采用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數(shù)控銑床,配合計算機制模加工技術,解決了這一難題,并大大的增加了圖紋與文字的平整度、清晰度。
其次在立意上,正面的主圖為三根弧線組成三個透明的圓,猶似三枚大銅章在交流、研討、聯(lián)誼。又似一朵美麗的白玉蘭花散發(fā)幽香,又似一架三弦琴奏出優(yōu)美樂曲。點出了這次在申城召開學術研討、交流會的含義。底面有二組圖紋組成:一組由無數(shù)的圓形重疊排列而成,四圓相疊猶似中國古錢的造型?上胂癯芍型馊嚱蝗诨虼筱~章的探源。另組底紋是由許多萌芽和一顆小樹組成,表現(xiàn)當代大銅章的收藏、研究與鑄造技術正在前進,全國許多省市發(fā)展還不平衡,像一株可愛的小苗,正在成長,大家要愛護它、培育它。這組圖案也可理解成通過這次全國性的大銅章學術研討會,這些樹苗將會在全國各地生根發(fā)芽壯大。外邊為形似中國古龍的“C”字。下方標“2003”。完整的表達了“大銅章在中國”2003上海學術研討會”的含義。背面主圖是一枚“大銅章在中國”印章,特請上海印鈔廠高級工藝師趙啟明先生篆刻。使這枚大銅章更具有中國民族特色。
該章的圖紋大多用符號和裝飾性的形式來表現(xiàn),以少勝多,簡潔中求豐盈,誘出多種遐想和美的享受。畫面布局粗中有細,線面結合。抓住了觀賞者的第一感覺,經(jīng)得起人們用放大鏡細細品味。設計這枚大銅章,是對今后大銅章藝術發(fā)展的一種探索。是在設計中力求新、精、深的嘗試,并提示收藏者,該收藏那些有特色的精品。來源:大中華收藏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4-7-13 0:15:48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