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開元通寶 |
發(fā)布日期:08-04-15 09:3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收藏快報 河北孫衛(wèi)宏 唐朝高祖李淵于公元618年五月,廢黜隋帝,建元武德。從開國至武德四年,民間交易流通所用的貨幣為隋末的五銖,還有漢五銖等雜行于市。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guī)范,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開鑄“開元通寶”(又稱“開通元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杜f唐書.高祖紀》有如下記載:“武德四年秋丁卯,廢五銖,行開元通寶錢! 唐初的“開元通寶”由大書法家歐陽詢題寫,開元通寶錢直徑八分約2.4厘米(唐代1分等于0.3厘米),重二銖四壘約4.1克,積十錢為一兩(唐代1兩等于41.3克),千錢重六斤四兩。因為唐代一斤比西漢一斤重一倍多,故開元通寶比西漢五銖錢略重。開元通寶還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fā)展為通寶幣制,它不僅是整個唐代的主要流通幣,也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biāo)準(zhǔn),沿襲近一千三百多年。 初唐開元鑄造精美,特點是面深背也深,內(nèi)外邊郭精整多為直邊,錢面文字字口幾乎近于垂直,錢背平坦光潔,猶如打蠟。因當(dāng)時朝廷對開元通寶的錢文書法、鑄造和后期的修穿修郭極為重視,所以在當(dāng)時開元錢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欣賞價值。關(guān)于開元之鑄造方法,是硬質(zhì)模型還是翻砂鑄目前尚無可令人信服之定論。錢文書寫也有多種不同寫法,如通的“”頭部有仰、俯之分;元有左挑“福姨簟元元”等多種版別。中唐開元背多有月紋(細的稱之為指甲紋),亦有背星者即是錢背鑄有一小凸起,謂之星。由于錢文書法和錢背星月紋飾的變化而產(chǎn)生了版別之劃分。 唐朝后期國力衰退,也體現(xiàn)在錢幣之上。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 公元845年 廢各地銅佛鐘磐等作為幣材鑄錢,該錢鑄工粗率,面背文字多晦漫;茨瞎(jié)度使李紳在揚州于開元錢背加鑄“昌”字以記年號;各州錢爐均于錢背銘以州名,此類加鑄背文之開元通寶錢通稱“會昌開元”。已發(fā)現(xiàn)背文計有昌、京、洛、益、藍、越、宣、潭、兗、潤、鄂、平、梓、興等23種。會昌開元制作多不精,一般徑約2.3厘米,重3.2—3.5克。因鑄地廣、數(shù)量多,而且罷會昌錢后各地均仍有鑄造。 |
上一篇:珍貴的南宋銀錠 |
下一篇:清代海關(guān)銀錠:百年海關(guān)的歷史見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