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通寶背一兩出譜錢 |
發(fā)布日期:06-07-12 11: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筆者研究清“三藩錢”多年,近喜得一枚出譜的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精忠鑄“裕民通寶”背“一兩”字樣權(quán)銀錢。該錢徑3.6厘米,厚約0.12厘米,重10.6克。其錢外緣廓酸洗過的漏銅處明顯傳統(tǒng)的水紅銅質(zhì),《收藏拍賣導報》曾登過的裕民錢普品均為黃銅;該錢地章上沉著自然的黑色銅銹中泛出的水銀光澤(俗稱水銀古),是為入土多年才形成的,而非傳世品;其形制風格與錢譜“裕民”大錢普品相近,內(nèi)廓較之瘦勁有別,但其錢文書法氣息、筆鋒轉(zhuǎn)折等均與同類普品符合,系一人手書無疑。 “裕民通寶”錢,張端木《錢錄》有詳載。初尚齡《吉金所見錄》引《茶巖逸考》:“靖南王耿仲明孫精忠叛據(jù)閩中,僭號裕民,鑄‘裕民通寶’錢。今裕民錢有背右一分二字者,又有大錢背右浙字、左一錢字者,背壹字、左錢字者。”翻開今著錢譜、錢幣專著,都未曾著錄有此“裕民通寶”背“一兩”錢的記載,是為泉界所稱的出譜品。 該幣錢文“裕民”系靖南王耿精忠的年號,出自《書·康誥》中“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鼻宕(jīng)學家孫星衍《疏》中釋“言汝亦無不能敬法,乃以道導民!薄斗窖浴返谌骸霸,猷,道也”,引伸為導引。 靖南王是清政府旗幟下最著名的三大漢奸之一,被封為藩王,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合稱為“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撤藩令頒布后,當年11月藩王領(lǐng)袖吳三桂首先發(fā)動叛亂,第二年正月耿精忠在福州也相繼起兵,自稱總統(tǒng)兵馬大將軍,統(tǒng)兵三路向清軍發(fā)起進攻。攻占江西后,因軍隊糧餉不足,耿精忠即在福州耿王莊鼓鑄“裕民通寶”銅錢?滴跏迥辏1676年)8月進攻浙江舟山前夕,耿精忠部將投清,耿被困福州城中,最后被迫出城投降,在清廷平定“三藩”之亂后被處死。 “裕民通寶”錢,在當時為一種權(quán)銀錢,即表明對銀作價,其普品背鑄“一分”、“一錢”等字樣,每枚銅錢可兌換一分銀、一錢銀。此錢背鑄“一兩”字樣即可兌一兩銀。宋、元、明、清時期,金錢的魅力有增無減,有“百金買駿馬,萬金買高爵”之說,以軍官出征時,用錢買人頭,按人頭數(shù)目論功行賞。此“裕民通寶”背“一兩”兌銀一兩的大錢,極有可能是耿精忠被困福州城時所鑄,論功賞給其軍官,全力抵抗清軍以求一隅。因其鑄期短、鑄量極少,加上戰(zhàn)爭轉(zhuǎn)移陣地遺棄的關(guān)系,保留下來的今極為少見,以至平叛后乃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查禁、大量收繳、銷毀,嚴革偽號雜錢時,此“裕民通寶”背“一兩”權(quán)銀錢一直遺漏在民間而未被官方發(fā)現(xiàn)。(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周泰宇) |
上一篇:秦漢貨幣 |
下一篇:新疆紅錢 “背九”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