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tǒng)三年大清銀幣
鑄期(地):清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幣總廠鑄。
備注:壹元主幣計有10種版別。其中,惟曲須龍兩式曾正式開鑄,廣為流通;余均屬
試鑄樣幣,未曾發(fā)行。
民國三年甘肅造袁像銀幣
鑄期(地):民國3年(公元1914年)蘭州造幣廠鑄。
備注:此甘肅“袁頭”這最初鑄品,花紋較粗,成色甚劣,鑄不多。六級:3,200元
人民幣。
湖北省造光緒元寶
鑄期: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始鑄。
備注:此系湖北銀元局正式開鑄之品,鑄期長,鑄額大(除半元及五分幣外),流通
甚廣。
新疆響銀
鑄期:清光緒三十三年至定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07-1911年)。
鑄地:迪化水磨溝機器局。
特征:此類幣種類版別甚繁。七級:1,200元人民幣。
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
鑄期(地):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南京造幣廠開鑄。
備注: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3日,孫中山依照協(xié)議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15日,
袁世凱繼任大總統(tǒng)。不久,是幣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也。六級:3,500
元人民幣。
井岡山“工”字墨洋
鑄期(地):1928年井岡山上井造幣廠(革命根據(jù)地最早之造幣廠)鑄。
特征:系“土版銀元”,鑄工較粗糙,幣面敲有一“工”戳記(“工”字系一筆一筆敲
打出來的)。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七三番版
鑄期: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
備注:此系張之洞督廣開設廣東錢局后所鑄第一版機制龍洋,工藝精湛,份量偏重,成色
亦佳。原意制幣略重,得使人民歡迎,逐漸驅逐外幣。但事實上一旦投入社會試用,
因質量優(yōu)重關系,多被民間收藏私毀,藉圖薄利,反而不能進入政黨流通領域。不
久,此幣停鑄,改鑄七錢二分銀洋。傳此幣幣文系出自當朝金石書法名家吳大澄之
手筆。其后二版龍洋沿用“吳書”。三級:35,000元人民幣。
香港早期銀幣
鑄期(地):1866-1868年英屬香港造幣廠鑄
備注:1866年,英政府在港正式設立造幣廠,連續(xù)3年鑄造銀元。但華人拒用,不得不停止
鼓鑄,設備賣與日本。
民國十二年造龍鳳一元銀幣
鑄期(地):民國12年(公元1923年)天津造幣廠鑄
備注:袁氏背叛民國,妄冀帝制,輿論力主銀元廢用袁圖案,故政府于民國12年(公元1923
年)改采龍鳳圖案。但試版方出,終以該項圖案難免帝王色彩,未被采用。
(參見《中 國近代鑄幣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