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 白尼
周文王姬昌是史上一代明君。他求賢若渴慧眼識珠,任用姜子牙(姜太公),廣納賢才,禮賢下士。其子周武王姬發(fā),亦拜姜太公為軍師,問計軍事,國力大增,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最終滅商建周。
文王百子傳說典出《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真實反映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三百多篇詩歌,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古代崇尚多子多孫,文王百子當為祥瑞兆。相傳文王生有九十九子,一日避雨,路邊撿到啼哭嬰兒雷震子,遂認作義子,恰滿百數(shù),故謂文王百子。雷震子相貌奇特,長有雙翅,毛臉雷公嘴,是《封神演義》小說中人物,跟隨周武王討伐商紂建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后民間逐漸演繹將其等同于雷公。
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中言道:“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眲t直接提示古人關于大不孝之首要重點,便是不續(xù)祖先血脈香火,所謂斷絕后代的無后。古代習俗稱百子內(nèi)容為百子迎福,百子嬉春,不一而足。只因百子象征著多子多孫,多福多壽,家族興旺,子孫滿堂,傳宗接代萬世昌盛繁衍不絕,流傳下來的就有百子圖、百子被、百子衣等等眾多材質各異吉慶物。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詩曰:“恰如翠幙高堂上,來看紅衫百子圖!痹瘲罹p楨的《六宮戲嬰圖》配詩曰:“百子圖開翠屏底,戲弄碰扭未生齒。”
這枚清代“文王百子”圓形花錢(見圖),重10.6克,直徑56、厚0.5毫米,手工鏨刻出邊寬6.5毫米同心內(nèi)圓線,及圓線內(nèi)文王百子四字,字與字之間,以花葉相隔,字面分別涂有紅、黃、紫三種顏色單色琺瑯(已多處脫落),圓心處開有長寬各為5毫米小方口,方口外鏨有邊寬各為3.5毫米同心方線。寓意四方平安,富貴吉祥。背無字,卻有與正面相同同心圓線、同心方線,圓線內(nèi)手工鏨刻出兩兩相對松針花紋堆。
我國花錢起源于漢代,雖具有錢幣形態(tài),卻不作流通使用,后世多有鑄造,屬于一種民間討喜玩錢,種類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