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在民國以前并沒有銀元鑄造機構,直至民國15年(1926年)8月,隴南鎮(zhèn)守使孔繁錦被國民革命軍劉郁芬部驅逐出天水,劉郁芬將孔繁錦設置在天水的銅元造幣廠設備運到蘭州,改造成立了甘肅造幣廠,始鑄“袁大頭”銀元。
民國16年(1927年)北伐戰(zhàn)爭勝利,國民黨政府取代北洋軍閥統(tǒng)治后,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飭令停止發(fā)行北洋軍閥總頭目袁世凱像銀元,改鑄孫中山像新式銀幣,當時的甘肅造幣廠即行繪樣鐫模,于民國17年(1928年)開始鑄造甘肅版孫像銀元。銀元直徑38毫米,重26.7克,含銀成色88%%。正面圖案為孫中山先生半身像(圖1),上方刊寫“中華民國十七年”字樣;背面中心鑄國民黨十二星徽(圖2),左右紀值“壹圓”兩字,上方刊寫“甘肅省造”四字,下方加鑄兩字滿文。非滿州區(qū)銀元加鑄滿文,在中國銀幣中不多見。華光普先生在其主編的《中國銀幣目錄》一書,稱其“甚異”。
從該幣的深刻寓意以及精心制作工藝上分析,此幣嚴格講應列入“總理紀念幣”系列,但數(shù)十年來,諸譜皆稱之為流通幣,姑從之。然真正進入流通領域的甘肅版孫像銀元又極少,目前在古玩市場上,極難尋覓,即使偶有發(fā)現(xiàn),價格也不菲,起碼每枚6000元。從投資角度來說,精品的銀元,整體還處于上升態(tài)勢,誰先投資,所獲得回報也就高。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