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安慶 陳璟
開元通寶,亦稱開通元寶,是唐代正式發(fā)行的第一種貨幣,也是發(fā)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于其質(zhì)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其錢文由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歐陽詢所書。值得一提的是后世錢幣通寶一詞,即是開元通寶之肇始!杜f唐書·食貨志上》記載:“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錢之文,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詞先上后下,次右左讀之。自上及右回環(huán)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
唐代中期,由于發(fā)生“安史之亂”,社會經(jīng)濟遭受嚴重破壞,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進入晚唐時期,時局持續(xù)動蕩,唐武宗李炎進行一次重大的幣制改革。原因有三:一、由于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錢幣匱乏,致使軍餉征稅皆使用絹帛支付,導致爆發(fā)嚴重的“錢荒”;二、唐王朝與回鶻、吐蕃等邊境戰(zhàn)事不斷,加之地方節(jié)度使、藩鎮(zhèn)時有叛亂發(fā)生,唐王朝為此付出巨大的軍費開支;三、最為重要的是,唐武宗崇道抑佛,而自南北朝以來中國的黃金與銅,用于佛寺方面不可勝計,全國寺廟遍布,眾多僧尼均依賴官府供給,財政負擔沉重。
至會昌年間,唐武宗為減輕財政負擔,詔令廢滅天下佛教,拆廢各地寺院,燒毀佛像等用以鑄錢;茨希ń駬P州)節(jié)度使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于是朝廷下令各地州郡仿效淮南的做法,鑄造背面有紀地文字的開元錢。背文記有“昌、京(長安)、洛(洛陽)、益(成都)、荊(江陵)、襄(襄陽)、藍(藍田)、越(紹興)、宣(宣城)、 洪(南昌)、潭(長沙)、兗(兗州)、潤(鎮(zhèn)江)、鄂(武漢)、平(昌黎)、興(興平)、梁(漢中)、廣(廣州)、梓(三臺)、福(福州)、桂(桂陽)、丹(晉城)、永(零陵)等23種。這些背面有紀地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因鑄造于唐代會昌年間,故后世通稱之為“會昌開元”錢。
圖中所示即是一枚鑄造于唐武宗會昌年間的開元通寶,屬會昌開元中的特殊版別,較為罕見。背右紀地“藍”字,并環(huán)飾三朵高浮雕祥云紋,直徑23.89毫米,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藍”者,即為藍田,唐中后期屬京兆府,今陜西省藍田縣。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其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祥云是古代漢族吉祥云紋。云為自然界中常見景象,被賦予祥瑞的文化含義;也有一種說法,祥云指象征祥瑞的云氣,傳說中神仙所駕的彩云,或與唐武宗篤信道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據(jù)彭信威《中國貨幣史》記載:“會昌五年(845)實行并省全國佛寺,佛寺(官賜)被毀的有四千六百多處,還俗的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招提蘭若(私廟)被毀的有四萬多處。這一措施有三重意義:第一,寺中的銅像、鐘、磬,都用來鑄錢,金銀用來充裕國庫。第二,還俗的僧尼,成了征稅的對象,而且可以增加生產(chǎn)。第三,拆毀的招提蘭若可以增加膏腴上田幾千萬頃,也可以增加生產(chǎn)!庇纱丝梢姡莆渥谠谡喎鸾谭矫嬉欢ǔ潭染徑饬颂仆醭慕(jīng)濟負擔,增加了社會生產(chǎn)力,但仍舊改變不了李唐政權(quán)面臨崩潰的命運。不久,隨著唐武宗的突然病逝,新政隨之取消。
在佛教鳳凰涅槃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jié)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jīng)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礪后它們才能以更美好的軀體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槃”。而在這場“會昌法難”中無數(shù)佛像盡毀,熔作錢幣流行于世,并作為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傳承下來,也算佛法是一種“重生”吧!
來源:收藏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