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幣收藏介紹 |
發(fā)布日期:12-08-10 16:21:0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金投外匯網(wǎng) 作者: |
士”這一機智的行動,使許多第一套人民幣逃過了這一劫難,得以留存在世,否則現(xiàn)在會有那么多第一套人民幣讓我們收藏研究呢?這段時間為1966年至1980年,我們稱為冰凍期。 春風沐浴的解凍期 1978年改革開放后,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解凍后,禁錮思想松弛,收藏風氣漸開,進入八十年代初期,始有郵票交換市場在我國各大、中城市陸續(xù)出現(xiàn),初以郵票交易為主,鮮有錢幣買賣,第一套人民幣根本尚未進入收藏市場,有的地方甚至禁止錢幣買賣,這段時間里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完全是一個“原始狀態(tài)”,既沒有第一套人民幣書目可參考,沒有錢幣市場可選購,也不知道票券價格貴賤情況,極少錢幣收藏者以其對錢幣的偏愛,也兼收一些第一套人民幣,并非刻意專題收藏,不下功夫去尋覓,也不化大價錢去購買。在這段時期里,縱然有極少數(shù)錢幣收藏家收藏了第一套人民幣,也全屬偶然性,卻是一樁難能可貴的事,可喜可賀的事。所以筆者把這段時間稱為“第一套人民幣收藏解凍期”。這段時間是從1980年至1987年,長達7-8年,到上海的《上海錢幣通訊》刊出第一套人民幣票券之后,漸漸結(jié)束。 洞門初開的啟蒙期 1987年,全套第一套人民幣在《上海錢幣通訊》、《中國集郵》、《人民幣圖錄》、《人民幣圖冊》等書刊相繼面世,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這段時間所刊載的第一套人民幣只標星級不標價格,有的雖標了價格,但其所標價格遠離市場成交價格,有的既不標有星級定級,也不標有參考價格。使鈔友只能初步了解第一套人民幣簡況,根本不知道各票券多寡珍貴情況,藏家只能見一張收一張,賣家也是有一張賣一張,商家低價進低價出、高價進高價出,以略有盈利為準,誰也不知道那張買貴了,那張買賤了。在這段時間里,大家對第一套人民幣只有一種蒙朧感,想得到而又不知珍稀不敢收集,想涉足又不知深淺不敢下水,使許多鈔友在這一段時間里失去參預、收集第一套人民幣的大好時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這一段啟蒙期里也出現(xiàn)了許多可笑的事情,曾有人化20元人民幣買了一張1000元馬飲水券,有人愿以加價5元人民幣向其買,其認為利潤已經(jīng)是25%,不假思索的賣給了他人。如曾有人在民國紙幣中挑到一張100元大帆船券,用2元人民幣以普通民國紙幣價格買下,珍藏至今,不勝自傲。1987年臺灣曾發(fā)生一樁第一套人民幣成交奇事,第一套人民幣60張,以每張50元臺幣,總共3000元臺幣,約合人民幣380元(當時人民幣與臺幣的比價是1比8)在沒有任何書刊、目錄可供參考的情況下,賣給了錢幣商。而該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