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作為錢幣收藏界的熱門品種,紀念鈔收藏一度引發(fā)萬人空巷的收藏熱潮。然而近日,一度受到市民熱捧的航天紀念鈔,卻在發(fā)行后不到四個月的時間里變成了燙手的山芋。面值100元的航天鈔剛面市的時候曾經被爆炒到150元,而現在錢幣收藏市場上有投資者以100.1元的價格大量出售,甚至航天鈔還曾出現按面值花不出去、存銀行銀行拒收的窘境。對此,央行相關人士近日表示,航天鈔是我國法定貨幣,可在銀行正常辦理存款。
為何航天鈔發(fā)行時那么火爆,沒多久就變得不值錢了?有專業(yè)人士指出:航天鈔的體量太大是最主要的因素。據了解,除了航天鈔,我國央行此前還曾先后發(fā)行過三款紀念鈔,分別是1999年發(fā)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紀念鈔,面值50元,發(fā)行量為6000萬張;2000年發(fā)行的迎接新世紀紀念鈔,俗稱為“龍鈔”,發(fā)行量為1000萬張,面值100元;2008年發(fā)行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鈔,發(fā)行量600萬張,面值10元。這三種紀念鈔如今在市場上都身價不俗:奧運鈔7年間上漲超過500倍,建國鈔漲幅超過10倍,而同為百元的“龍鈔”目前漲幅也有20倍。而面值100元的航天鈔發(fā)行量為3億張,已經達到巨量水平,大大影響了升值潛力。除了在發(fā)行初期經歷過曇花一現的身價大增,現在的升值幅度完全無法與之前這幾種紀念鈔相比。
不過,在筆者看來,航天鈔在短時間內價格就被打回到原值附近,除了發(fā)行量過大的因素之外,這一過程本身也是收藏界“浮躁心態(tài)”的一個縮影。當下的收藏市場往往是以投資回報作為主要考量,不少投資者通過資金優(yōu)勢囤貨以迅速快速拉高市價出貨,快速換取回報。筆者綜合全國多地媒體關于航天鈔的報道發(fā)現:雖然市場上對于航天鈔的市場行情變化充滿憂慮,但事實上卻很少有客戶到銀行要求存入航天鈔。畢竟當初兌換的時候是每人限量發(fā)售,多數市民不存在資金占用壓力大的問題,而只有當初大量囤積航天鈔的投資客有急切出手的需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航天鈔的市場行情仍舊是以炒家為主的市場。如果放在市場整體行情趨勢向好的前提下,“囤貨”確實能夠收效顯著;然而在行情趨勢轉向時,集中大量出貨帶來的惡化趨勢卻更為猛烈。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王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