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chǎn)”與期貨價 ( 寶木 ) |
發(fā)布日期:04-08-30 16:4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已銷聲匿跡半年之久的新郵“早產(chǎn)”又卷土重來,而且是發(fā)生在今年國家郵政局傾力治理郵市之際。應該說“鄧小平100周年”小版票和“華南虎”小版張雙雙出現(xiàn)“早產(chǎn)”現(xiàn)象,與發(fā)行前市場上過高的期貨價有關,畢竟高高在上的期貨價本身就是一種利潤的體現(xiàn),只要手中握有一定數(shù)量新郵貨源的人,都希望自己預訂的新郵能夠賣出個好價錢,何況以“鄧小平100周年”小版票和“華南虎”小版張首日的25元和28元面世價衡量,其比面值高出近3倍和1.5倍的收益,怎么不會讓那些擁有原始貨源者怦然心動。 但是,新郵“早產(chǎn)”畢竟是一種嚴重的違規(guī)舉措,郵市近年來國家郵政局大力治理的內(nèi)部違規(guī)行為之一,而且可能是重中之重。由于在新郵“早產(chǎn)”中違規(guī),不少郵政部門的頭頭腦腦們或丟了烏紗帽,或丟了飯碗,但是為什么在如此嚴厲的懲戒下,仍然會有人鋌而走險呢?一個中心的問題還是為“利”所趨。君不見,大量高開的新郵紛紛會演繹出高開低走的形態(tài),如果不能夠在發(fā)行初的第一時間出手,那么本來獲利非常大的空間就會被侵蝕或壓縮,于是占得先機出手自然就成為了新郵高開利潤保障的基礎,而這種先機的時間也從過去的第一天提升到發(fā)行前,新郵“早產(chǎn)”情況出現(xiàn)也勢所必然。當前幾年不少人對“早產(chǎn)”的新郵實寄封片興趣索然之時,恰恰是新郵“早產(chǎn)”的頂峰期。后來,國家郵政局花了力氣綜合治理,新郵“早產(chǎn)”歪風退潮,去年底以來更是一度銷聲匿跡。 不過,8月份的新郵“早產(chǎn)”現(xiàn)象卷土重來,頗值得深思,為什么這種通過查版號(或郵票熒光噴碼號)即輕易能夠鎖定出籠者(預訂新郵的郵局)的事情,仍然會有人干呢?相信這些出籠“早產(chǎn)”新郵的內(nèi)部人士不會傻到連這個小小的問題都會忽視吧!如果真的不愿意吃郵政這碗飯,盡可以打辭職報告,也不要以此開損毀中國郵政信譽的玩笑嘛!畢竟被查到的人將面臨嚴重處罰乃至開除公職的懲罰。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會出現(xiàn)低能兒,只能夠是由于利之所趨而導致的結(jié)果。 這里不得不說說新郵高開的“利”了,今年發(fā)行的小版張借著2003年小版張跌幅走強的順風,而紛紛出現(xiàn)了大幅高開的現(xiàn)象。8月13日發(fā)行的“雅典奧運會”小版張居然出現(xiàn)了接近8倍的純溢幅,如此高的新郵預訂收益當然會使人鋌而走險,而此前發(fā)行的“成語典故(1)”小版張也一度出現(xiàn)了6倍的純溢幅。至于那些類似于小版張的單版式小版票,翻番亮相也是家常便飯,8月22日發(fā)行的“鄧小平100周年”小版票就是明顯的例子。因此在如此高開導致高額的利潤面前,自然就會有人頂風違規(guī),“利”是他們敢于冒險的實質(zhì)。 講到這里,不得不說一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xiàn)的怪事——新郵期貨價,這個讓人愛恨交織的事情,在這些年中多多少少地影響著市場的穩(wěn)定,也是造成新郵發(fā)行初期市場價格不穩(wěn)定的罪魁禍首。一些新郵尚未發(fā)行,就在市場上確定了身價的貴賤,溢幅高的如同高傲的公主,而深幅打折的則形同敝屣,仿佛在期貨價中就被劃分成三六九等?梢园l(fā)現(xiàn),大量的“早產(chǎn)”新郵,幾乎都是出現(xiàn)在價格處于公主級的高開新郵上,為什么?高價的“公主”能夠賣好價錢,而敝屣自然乏人問津了。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市場上的新郵期貨價是誰搞出來的。通常沒有大量原始新郵貨源者,是不會對期貨價有興趣的,因為他們得不到高開的“利”,相反投資者會由于新郵高開而多支出投資成本。那么希望看到新郵期貨價和定出新郵期貨價的人只有那些握有大量新郵貨源者,相信目前的市場能夠符合這個條件范圍者應該局限于兩類:有大量預訂新郵水分的郵政企業(yè)和新郵大戶預訂者。 中國集郵報 |
上一篇:中國郵票潛質(zhì)無限 (老糠) |
下一篇:活著,就是最大的希望 (俞 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