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擺脫3月份交易萎縮的困頓之后,更有了4月份30周年熊貓幣的“電擊”,5月份郵幣市場昂首闊步拉開新的篇章。今年2月以后,隨著節(jié)后禮品消費的退潮,郵幣卡市場各板塊成交均呈現萎縮的趨勢,而隨著龍票的進一步走低,藏友明顯對進一步入市持有觀望的態(tài)度。3月底,隨著眾望所歸的30周年熊貓紀念幣“殺”向市場,整個4月的郵幣市場又興起了新的熱點,整體行情走高。
不懼金價震蕩盤整
熊貓幣逆市升溫
作為世界五大投資幣之一的熊貓金幣,自1982年首次發(fā)行以來已走過了30個春秋。熊貓金幣每年圖案都有變化,這更增加了它的藝術魅力和收藏價值。
據悉,今年發(fā)行的30周年熊貓金銀幣于3月30日開始公開發(fā)行,全套共5枚,其中金幣3枚,銀幣2枚。5盎司金幣面額2000元,最大發(fā)行量3000枚;1盎司金幣面額500元,最大發(fā)行量3萬枚;1/10盎司金幣面額50元,最大發(fā)行量10萬枚,此外還有5盎司的銀幣和1/4盎司的銀幣。(1盎司=31.1035克)
一般的熊貓金銀幣屬于投資幣,對金價非常敏感,國內30周年熊貓金銀紀念幣不懼國際金價震蕩盤整,卻在逆勢升溫,個別規(guī)格的金幣上漲明顯。
而從價格看,1盎司金幣和四分之一盎司銀幣在二級市場上漲較多。1盎司金幣的銷售價格為8萬9千多元,而現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已經達到了9萬元上方。四分之一盎司銀幣因為單價較低,適合當做禮品,因此價格也從當初的200元一枚上漲到了350元左右一枚。
古錢幣過去論斤賣
如今個個都是寶
古錢幣的上漲近年來持續(xù)火熱,一枚普通的乾隆、道光年間的古幣,單價在10元左右。這個價值確實不高,但相比其存世量,多年前的論斤賣,其上漲幅度堪稱迅猛。
國內收藏古錢幣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都是論斤,當廢銅,用秤稱著賣。不少古錢幣都是8元左右一斤,不少品種是1毛多錢一個。但隨著玩家群體擴大,逐漸形成氣候。
以清代古錢幣為例,雍正、順治、宣統(tǒng)年間發(fā)行的錢幣較有收藏價值,這三種錢幣有一個共同特征,發(fā)行時間不長,存世量相對較少,另外做工上也十分精細。在投資上“先易后難,選擇價格低、品相差的品種是誤區(qū)”。
不甘落后紀念幣
銀元3年漲20倍
銀元的品種諸多,但給人最深印象的當屬“袁大頭”。它是袁世凱篡位,恢復帝制期間大規(guī)模發(fā)行的。但“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資料顯示僅袁像壹圓就鑄造了75000萬枚。撇開偽造品來說,真品“袁大頭”中版別有差異,市價也千差萬別。有些存世量少的版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