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發(fā)展-鑄就文明)的設計構想 |
發(fā)布日期:09-09-28 11:24:4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錢幣》報 作者:楊聽松 |
文化的魅力在于多元,正是這種多元讓人們有了尋求理解的需要。在現(xiàn)代貴金屬鑄品中,古典如何理解現(xiàn)代,現(xiàn)代如何同化古典,西方如何糅合東方,這三者又如何互相共融,2010年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發(fā)展-鑄就文明)的設計師用自己的文化混搭手法給出了一個搶眼的答案。 不同文化下的事物往往有著不同的美感,古典優(yōu)雅的東方和簡潔沉凝的西方這兩者乍一看是兩個范疇的審美快感,難以組合出和諧的趣味。但當你欣賞這套紀念金銀章后,你會明白,文化混搭后的效應,對于美感來說,不是1+1=2,而是1+1>2,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覺印象。但文化的多元,進入紀念章,就要考慮到篇幅的局限,必須凝練概括。世博會,匯聚展示的是世界各國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的最新成果。一套以上海世博會為主題的紀念章,它的生命力在于植根全球眼光、文化思維、中華歷史和地域特色等多角度的綜合研究中加深對偉大的中華民族的認識,加深對世博的了解,激發(fā)我們的愛國激情。 中華文明綿延悠長,上海世博兼容并包,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發(fā)展-鑄就文明)的設計立意所在。取非常醒目的梅花型,有一筆二色之妙,一則梅花堅韌,象征我們巍巍的大中華,二則暗示我們可以憑借梅花的特征去理解現(xiàn)在的中國,它有艷麗的色彩,濃郁的芳香,多姿的風韻。讓欣賞者通過這個形象去發(fā)揮想象,因為有了參與感更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在梅花型的紀念章里,2010年上海世博會紀念章(發(fā)展-鑄就文明)統(tǒng)一的正面:世博會吉祥物海寶,海寶被水滴包圍,頓時使畫面形成了具有生命感的藝術形態(tài)。此時,人們可以把水想象為黃河長江,也可以想象為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本來并無生命感的海寶依賴水流那獨特的造型和富有內涵的構思,產生了新的意義,獲得了升華。水為生命之源,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也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和現(xiàn)代大都市上海,這樣的畫面組合,藝術地表現(xiàn)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 在背面的處理上,設計者追求一種歷史線性發(fā)展思維的設計理念。分別描述了共和國發(fā)展的三個代表性階段,依次是:“飲水思源”,通過天安門與飛揚的和平鴿代表新中國的成立,配以江河的源頭,表現(xiàn)發(fā)展的緣起與基礎;“波瀾壯闊”,表現(xiàn)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建設的輝煌篇章,背景為黃河虎口瀑布,表現(xiàn)了磅礴的氣勢;“海納百川”,通過世博會中國館、奧運鳥巢元素表現(xiàn)當今中國的偉大成就,背景為遼闊的大海與燦爛的日出,預示著擁有五千年文明底蘊的中國,憑借著海納百川的氣勢及2010上海世博會的絕好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