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甘肅天水的麥積山高不過100多米,是座名副其實的小山。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小山,卻因為古人留在崖壁上的上百個石窟與幾千座雕像而成為舉世聞名的佛教圣地。
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后經(jīng)歷朝歷代的開鑿與修繕,遂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成就躋身于中國四大石窟之列。麥積山地處秦嶺山脈西端,山雖不高,卻雄奇瑰麗,孤峰獨立,形如農(nóng)家麥垛!胞湻e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nóng)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麥積山石質(zhì)皆為紫褐色水成巖,西南面山勢陡峭,懸崖壁立,狀若刀削,名聞遐邇的麥積山石窟群,就雕鑿在這懸崖陡壁之上!扒捅谥g,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遠遠看去,仿佛是一幀精美絕倫的巨幅國畫從空中懸垂而下。
麥積山石窟現(xiàn)存洞窟194個,窟內(nèi)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余座,壁畫1300多平方米。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巖,石質(zhì)結(jié)構(gòu)松散,不易雕縷成形。正是這種獨特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使她與多為石質(zhì)造像的云岡、敦煌、龍門有了顯著的區(qū)別。麥積山石窟的佛像是彩妝泥塑,雕鑿于崖壁上的洞窟中,這些洞窟也成為了為塑像遮風擋雨的“佛堂”。這些建造于不同時代的塑像衣著鮮亮,眉目清秀,色彩艷麗,栩栩如生,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與藝術(shù)價值,系統(tǒng)展示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發(fā)展演變過程,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2014年6月,麥積山石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紀念金幣正面圖案
2004年7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了“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包括5盎司金幣、1/2盎司金幣、2盎司銀幣各一枚。三枚紀念幣的共同正面為“懸掛”在麥積山峭壁上的石窟全景圖,并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2004”年號,以及“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字樣。圖案采用了傳統(tǒng)的噴砂、拋光等工藝,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麥積山奇峰突起的地形特征,強調(diào)了砂礫巖的圓潤質(zhì)感和山間林木的蒼郁蔥籠。幣面上的麥積山云纏霧繞,雄奇瑰麗,繁密的洞窟錯落有致,險峻的棧道縱橫構(gòu)連,三身摩崖造像悠然縹緲,儼然是一座妙不可言的人間仙境。
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5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5盎司金幣為精制圓形幣,直徑60毫米,面額2000元,成色99.9%,發(fā)行量288枚。背面圖案選取了麥積山第44窟主佛像的局部。這尊佛像本就是西魏泥塑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作品,加之設計者的別具匠心,雕制者的精致細膩,呈現(xiàn)在幣面上的佛像面容飽滿,神態(tài)安詳,俯首含笑,和藹可親。背襯于飄飄飛天之上,更顯得慧秀靈動,端莊典雅,美輪美奐。2006年2月8日,該幣一舉摘取了2005年度世界“最佳金幣”桂冠。
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1/2盎司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1/2盎司紀念金幣為圓形精制幣,直徑27毫米,面額為200元,成色99.9%,發(fā)行量8800枚。背面圖案選自麥積山石窟第135窟坐佛造像(局部)。該窟開鑿于北魏晚期,為西崖三大窟之一。俗稱“天堂洞”。幣中的坐佛雙手輕撫胸前,低眉頷首,笑意微微,神情恬靜,意態(tài)安然,充滿了對西天“極樂世界”的心馳神往和對美好理想的無比憧憬,散發(fā)著慈祥潤澤、通靈智慧的光芒。
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2盎司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2盎司銀幣同樣為圓形精制幣,直徑40毫米,面額20元,成色99.9%,發(fā)行量20000枚。背面圖案選自麥積山石窟第121窟正壁二菩薩造像。這兩身脅侍菩薩為麥積山石窟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shù)佳作,既是對佛國的生動描繪,也充滿著俗世的生活情趣。幣中的左菩薩頭束螺旋高發(fā)髻,身著寬邊敞口大衣,亭亭玉立,雙手合十,似在傾情傳授佛法。右菩薩正面肅立,眉眼含笑,似在若有所悟中與對方傾心交流。二者宛如一對嫡親姐妹,生動、親密,超凡脫俗,安然和諧,活脫脫一幅佛國意趣圖。
中國石窟藝術(shù)(麥積山)金銀紀念幣在設計構(gòu)思、浮雕處理及制作工藝上都較好地體現(xiàn)了古代雕塑藝術(shù)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品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北魏、西魏時期造像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帶和北周造像的珠圓玉潤、安然祥和,突出了佛教文化追求的天國與人間、理念與本能、信仰與思辨的終極結(jié)合。三枚紀念幣均選取了眾佛微笑示人的圖案,思路明晰,風格統(tǒng)一,完整體現(xiàn)了麥積山石窟普渡眾生,大愛無疆,佛光永照的佛國意境。(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
來源:中國金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