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藝術(黃梅戲)金銀紀念幣中的15克圓形銀質(zhì)紀念幣《鬧花燈》,取材自黃梅戲的經(jīng)典小戲。銀幣設計者緊緊抓住這出小戲的民間娛樂性基調(diào),和主人公夫婦滑稽幽默亦莊亦諧的漫畫性表演特征,將戲曲舞臺上這精彩一幕躍然于金銀幣的方寸之上,留下了永久的形象。
黃梅戲《鬧花燈》表現(xiàn)的是一對農(nóng)家夫妻,正月十五晚上相攜上街觀燈的故事。在短短二三十分鐘時間里,通過幾個幽默風趣的小細節(jié),張揚了淳樸天然的鄉(xiāng)風民俗,營造了歡天喜地的娛樂場景。二人正歡天喜地趕去看燈,妻子突然撒嬌生氣說不看燈了,當丈夫得知原來是有人不看燈而只盯著自己的老婆看時,便指著觀眾席佯怒地“責罵”起來;妻子正興高采烈地觀燈,丈夫突然指著妻子的褲子驚叫“不好了,不好了,老婆的褲腳燒著了!崩掀怕勓粤r變了臉色,可定神一看,才知丈夫在嚇唬自己,便半嗔半怒地笑罵起丈夫來;夫妻二人在燈會上邊走邊看亦歌亦舞:“烏龜燈,頭一縮,頸一伸,不笑人來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哇肚子疼”……
《鬧花燈》以人物滑稽幽默的語言動作,再現(xiàn)了民間狂歡儀式和狂歡式的生存體驗。這種狂歡是民間的,也是人類的。人們喜歡這種狂歡式表演,是因為需要用這種任性的狂歡,來舒解物競天擇生存競爭帶給人類自身的壓力。
銀幣上,一對小夫妻相扶相攜迤邐而來。丈夫著藍衫灰褲,妻子穿鑲了黃邊的紅裙。丈夫高抬腳領路前行,飄動的腰帶似生出風來;妻子碎步跟上,雖氣喘吁吁,卻依然眉齊鬢整不凌不亂,鄉(xiāng)野女子自帶一派大家風范。干干凈凈的幣面上,高高懸掛著幾盞形狀各異的燈籠。背景是兩道徽派風格的高大建筑,藍瓦白墻,翹角飛檐。整個畫面上,紅、黃、藍、灰,各種色彩巧妙搭配,相得益彰。品賞銀幣,讓人頓感意興遄飛心曠神怡,不由得隨著舞臺上小夫妻妙趣橫生的精彩表演而翩翩起舞歌之詠之:
東也是燈,西也是燈,
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
四面八方鬧哄哄。
長子來看燈。
他擠得頸一伸。
矮子來看燈。
他擠在人網(wǎng)里行。
胖子來看燈。
他擠得汗淋淋。
瘦子來看燈。
他擠成一把筋……
(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