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文化在中國的歷史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在鐵器出現(xiàn)之前,銅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廣、對人類社會發(fā)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種金屬。在我國歷史上的商代及西周時期,是奴隸制社會鼎盛的時期,也是一個以青銅文化為主要特征的時期,青銅冶鑄業(yè)曾達到很高的水平,歷史學家們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青銅時代”。在青銅時代,銅器的工藝最能反映物質文化發(fā)展的水平和特征。
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中國輝煌的文化歷史,弘揚璀璨的青銅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8月31日發(fā)行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分別為商•獸面紋方鼎,夏代乳釘紋爵,商代獸面紋斝,商代獸面紋鬲,商代弦紋盉。

商•獸面紋方鼎,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商代早期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從幣面中看,此獸面紋方鼎造型渾重大氣,極具威嚴莊重的氣派。其腹部輔以商代早期典型獸面紋,每壁兩側和下部裝飾有乳釘紋飾,充分展現(xiàn)了商代早期的青銅器鑄造工藝與藝術特色。鼎已被看作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

乳釘紋爵,鑄造于夏代晚期。在夏朝的青銅器中,酒器有爵、角、盉、斝等,紋飾為乳釘紋、連珠紋等。幣面中的爵就是一件獨具特色的乳釘紋爵,為長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腹部一側有五枚橫排乳釘,造型小巧玲瓏,形態(tài)優(yōu)雅,精美至極。

獸面紋斝,鑄造于商代中期。斝是一種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國最早獸面紋斝的禮器之一。幣面中的獸面紋斝下有三錐足,足部與器腹相通,延著每一足向上有一袋狀鼓腹,腹部各飾獸面紋。與鼓腹成分段連接的頸部向上敞口,口沿處立有似傘狀的兩根柱,造型奇特,紋飾典雅華麗,鑄造工藝精湛,可稱為是同期青銅斝中的精品。

獸面紋鬲,鑄造于商代中期。青銅鬲最早見于商代早期,其形式自陶器發(fā)展而來。鬲,中國古代炊具,用于燒煮加熱,形制上類似于鼎,后演變?yōu)槎Y器。幣面中的獸面紋鬲,與獸面紋斝在大體形狀上有點相似,獸面紋斝較為俏瘦,而獸面紋鬲較為渾厚豐滿。此獸面紋鬲圖案條紋粗獷,器壁紋飾神秘,構圖復雜,在商代前期青銅鬲中以這件器物最為精致。

弦紋盉,是一種調(diào)酒器皿。幣面中的弦紋盉,鑄造于商代早期。此盉上部為半圓形,頂部有一傾斜的管狀流,流的根部有一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