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第三組4枚1盎司彩色銀幣的取材,由前兩組的“兒童游戲”、“北京風景”,又轉向“民間藝術”。設計思路有所延續(xù),創(chuàng)作風格有所延續(xù),表現(xiàn)形式有所延續(xù),3者從不同的側面,拓展了2008北京奧運的主題,從而組合成相對完美的1盎司彩色銀幣系列。
編號“2008-0407”的“秧歌與剪紙”,背面圖案的元素,包括3個方面,左為“秧歌”,右為“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造型”,將二者相隔開來的,是“傳統(tǒng)工藝窗格”。其中“秧歌”為主體元素。
秧歌流行我國北方,民間形容其表演,喜歡用一個“扭”字。扭的本意是“轉動”,是“扳轉”,與秧歌的表演形式基本接近!芭ぁ弊中蜗蠖鴾蚀_。幣面的“秧歌”,也同樣是“扭”的狀態(tài),前是女性,典型的漢民族服裝,對襟,長袖,胸前衣襟之上,繡有濃郁民間色彩的紋飾,系于腰間的紅綢帶,隨著激情而飛舞。同樣是秧歌,遠景的男子,則是以腰鼓的形式出現(xiàn)于幣面,兩手持鼓槌,左腰扎有腰鼓,隨著秧歌舞步的扭動,清脆的鼓點,也由此熱烈而歡快。
何為“秧歌”,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有述:春耕季節(jié),婦女兒童數(shù)以十計田中插秧,“群歌競作,彌日不絕”。秧歌之“秧”,由此生義。作為民間舞蹈,平民百姓喜聞樂見,后發(fā)展成為燈會、年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民俗表演。在北京,“秧歌小隊鬧春陽”,風靡一時!芭ぁ笔且环N心情,“扭”是一種神態(tài),“扭”同樣也是一種生存方式。
幣面“秧歌”只是盛大場景的一個截面,幣面之外,無疑有更多的參與者與圍觀者!把砀琛痹诖,更多是“人文奧運”這一理念的展示,秧歌的扭動之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也隨之在幣面流動。《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發(fā)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其宗旨是“使體育運動處處為人的和諧發(fā)展服務”。取材秧歌,意義就在于此。

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