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哪里來 |
發(fā)布日期:09-02-06 09:18:04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作者:孫浩 |
根據(jù)史料記載,安徽是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才開始以機器制造銀幣,然存世有極罕見之“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銀幣,又當作何解釋? 2001年新加坡拍賣會出現(xiàn)一枚安徽二十三年五分樣幣,據(jù)稱是孤品且來自德國。2002年香港拍賣會出現(xiàn)一枚德國銅質(zhì)廣告幣,其正面有中文“光緒元寶”及“庫平一錢四分四厘”、德文“INGEN、WITTLINGER、STUTTGRAT”(斯圖加市的威特林格廠制造或斯圖加市的威特林格設(shè)計);背面為龍圖及德文“GEPRAEGT MIT DRUCKRGLERPRESSE”(以壓力調(diào)節(jié)器式壓印機制成)。 令人驚訝的是其龍圖與安徽二十三年、浙江二十三年及奉天無紀年的二角樣幣形式如出一轍,中文字體書法除近似外,“厘”字也缺角,其內(nèi)圈珠數(shù)目亦為96粒。從實物的圖片來看,上述四種的龍圖均極神似,而上述安徽、浙江、奉天及黑龍江七錢二分壹圓型樣幣四者正面內(nèi)圈珠數(shù)皆為123粒。故孫仲匯等編著之《簡明錢幣辭典》中“此類幣傳為安徽訂購德國造幣機器時,德國廠商代鑄之試樣幣”的推論應正確無誤,其出處是德國。 二十三年安徽省造銀幣正面內(nèi)圈鐫有四個英文字母,含意不明,依其排列方式有不同的解讀。一般以自左起直讀ATSC時譯為“安徽大清銀幣”(An-Wei Ta-Ching Silver Coin),或自左下起旋讀TASC釋成“大清安徽銀幣”(Ta-Ching An-Wei Silver Coin)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