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及五代十國錢幣介紹 |
發(fā)布日期:08-12-23 08:55:3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網(wǎng) 作者: |
1、周元通寶
周元通寶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帝王敢于毀佛鑄錢,這在中國錢幣史和宗教發(fā)展史上都產(chǎn)生過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他們是唐武宗李炎和五代十國時的后周世宗柴榮。 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推翻了唐王朝,但是起義軍的勝利果實被封建官吏、地方軍閥豪強瓜分了,中國又處于一個分裂和動蕩的時期。當時中國北方出現(xiàn)了五個小朝遷,史稱五代;南邊出現(xiàn)的十個小國,稱為十國。 北方后周世宗柴榮,是郭威的養(yǎng)子,又叫郭榮。郭威滅了后漢,自己當上了皇帝,并且決定由養(yǎng)子柴榮為皇帝繼承人。 “周元通寶”始鑄于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是五代時期鑄行最多、質(zhì)量最好的銅錢。當時銅材緊缺,周世宗便下令毀佛鑄錢,但遭到佛教徒和滿朝大臣的反對?芍苁雷诓駱s才智過人,搬出了“舍身飼虎”的典故,他說:“佛祖說以身世為輕,以利和為急,使其真身尚在,敬利于世,猶欲割截,豈有所惜哉!”意思是說,佛是造福眾生的,假如他活者,為了救人,他的真身都可毀去,又為何舍不得銅像呢?此番言論,說得反對者啞口無言,只好服從。 周元通寶形制仿唐開元錢,制作較精良,錢文整肅端莊,一般的錢直徑為2.9—2.5厘米。它與開元通寶的區(qū)別是“元”字較扁,“寶”字較小,輪廓稍寬。 因為周元通寶是用佛銅鑄的,所以衍生出許多關(guān)于此錢能治病的說法。在《書影》中說“婦人手握此錢”,可治難產(chǎn);《秋燈叢話》說,清順治初孝感多病癥,或于古錢幣中檢周元通寶一文,持之即愈,遠近宣傳,每文值一緡。其實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如果說古錢幣有某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或是用它和其它藥物放在一起會產(chǎn)生一定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對,人體有利,或許有可能,但手拿此錢便能“卻瘧利產(chǎn)”,就純粹是胡說了。說實在的佛如有靈何至于被毀呢。 周世宗和唐武宗都是敢毀佛鑄錢以造福天下的君主,思想開明,頗有些唯物主義的味道,在我國乃至世界史上都少見,而這兩枚錢也就更值得一書了。 2、南唐錢幣
唐國通寶 十國之中以南唐的領(lǐng)土最為廣闊,物產(chǎn)最為豐富,人口也最多,文明也最為昌盛,其制度對后世影響也大,為當時各國所望塵莫及。南唐創(chuàng)建者李昪是徐州人,戰(zhàn)亂時為楊行密收養(yǎng),后成為丞相徐溫養(yǎng)子,改名徐知誥,是南朝李氏后裔。徐溫死后,知誥專吳政。吳天佑三年,后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十月,徐知誥稱皇帝于金陵(今江蘇南京),建元昇元,稱國號為大齊。三年后恢復(fù)李姓,改國號為大唐,史稱南唐。 李昪當政后,較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曾下詔,凡民種桑三年內(nèi)達五千株者,賜帛五十匹,每墾田達八十畝,賜錢二萬,桑田農(nóng)田都免租五年。這是五代十國唯一獎勵農(nóng)桑的國家。此外他還改善內(nèi)政,興利除弊,陸續(xù)變更舊法,禁止買賣平民子女為奴婢,田租要按收成好壞定交租稅額,為國而死的可領(lǐng)撫恤錢三年。而南唐也是十國中鑄錢最多的一國。李稱國號為大齊時曾鑄造過“大齊通寶”,錢幣界一度認為是唐末黃巢起義時鑄造的,但大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李昪鑄造更準確。其子李璟造“保大元寶”錢,中興二年鑄“永通泉貨”當十錢,此外還鑄有“開元通寶”、“唐國通寶”、“大唐通寶”等。 大齊通寶是一種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