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遼錢新問題 |
通寶錢,從根本上改變了遼國只造“圣錢”的歷史。從重熙開始,遼國鑄錢越來越多,清寧通寶、咸康通寶、大康通寶、大安通寶、壽昌元寶、乾統(tǒng)元寶終于成為遼國貨幣的主旋律。
重熙以前的錢幣,雖然偶見景福大錢這樣的“圣錢”,但始終不可多得。奇怪的是近年來竟有成批“圣錢”大量“曝光”,遼錢新品種多得令人傻眼。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大同通寶、天祿通寶、壽隆通寶、神冊通寶、會同通寶、開泰通寶、景福通寶、建福元寶、神歷通寶、甘露元寶、德興通寶、延慶元寶、康同通寶、咸清通寶、崇福元寶、天威通寶等等近二十種之多,這些“新”品種幾乎包羅了契丹族權和遼國的所有年號,既有流通錢,也有半成品的“錢樹”,形成了收藏界的大亂,有說是填補錢幣史的空白,也有說是對錢幣史的嘲弄;有說錢幣史學者不懂錢幣,也有說玩錢幣的不懂歷史,相互爭論不休。面對遼錢新品種,兩種極端都是不完美的。事實上,遼代錢幣確實分為兩個階段,以景福為界,景福以后的生產量是景福前的百倍以上。景福以前的遼錢,有文獻可查的,僅僅是“圣錢”而已,所以對于大批新見的“圣錢”確實應該靜下心來認真鑒定,細心比較,反復考證,客觀推理,搞清楚它的真實背景,從而達成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