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鈔帶領紀念鈔板塊突圍而出 |
朝機制幣仍異常受追捧。其中,在“10件最貴的紙鈔”中排行第一的大同元年(1932年)滿洲中央銀行改造券拾圓,2013年中國嘉德拍賣中成交價為96.6萬元。據中國嘉德郵品錢幣部負責人郭學廣分析,這張紙幣不僅數量稀少而且是偽滿洲過渡時期紙鈔,曾在文獻有記載,去年少有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因此受到追捧。 對于普通收藏者投資者而言,追捧老精稀幣可行性甚微,甄偉鋼建議,近年新錢幣板塊相繼入市,如流通紀念幣及紙幣,入門起點低,或可多關注。江則昊則補充,隨著更多錢幣交易中心的創(chuàng)建,以建國鈔為首的紀念鈔(人民幣及其他幣類)或迎來另一個春天。他更強調目前市場處于調整期,或可逢低介入。 建議 廣東省集藏投資協(xié)會會長江則昊: 發(fā)行量和題材決定紀念鈔價值 香港渣打銀行紀念鈔內含乾坤 收藏周刊:就我們所了解,除了建國鈔、奧運鈔和龍鈔三種人民幣的紀念鈔之外,香港、澳門也有不少紀念鈔,目前,它們的市場表現(xiàn)怎樣? 江則昊:與三種人民幣紀念鈔相比,香港和澳門的紀念鈔都要弱一些。就拿同系列的奧運鈔來講,無論是香港版,還是澳門版,它們的價格都只有幾百元而已。再看人民幣版本的奧運紀念鈔,雖然面值僅有10元,但其價值已經提升到了幾千元了。 收藏周刊:為什么會有如此大差異? 江則昊:主要原因是受眾群體不一樣;再者就是對人民幣的認可程度及對紀念事件的認知或理解度。大陸市場對人民幣紀念鈔整體認知度,相對高一些。 收藏周刊:那么,決定紀念鈔價值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江則昊:關鍵取決于兩點:一個是發(fā)行量,另一個是題材。例如奧運鈔(人民幣版)的那張,為何它在三種紀念幣里最先受熱捧?當年,奧運鈔(人民幣版)發(fā)行上市后,大家發(fā)現(xiàn)題材設計的一個細節(jié)問題:這張紙鈔的正面,設計圖案的上方有一個天壇的剪影圖,但設計非常獨特,天壇的頂在紙鈔下方,但卻不是天壇的整個輪廓,有缺。當時,坊間爭議四起,這一爭,大家的興致突然被吊起來了(笑)。自然而然,它的價值被挖掘,投資價格也貴起來。 收藏周刊:這種獨特的題材設計,在港澳紀念鈔中也有體現(xiàn)嗎? 江則昊:有!渣打銀行香港分行成立150周年紀念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張紀念鈔的背面題材設計,以見證著香港100多年來滄桑歷史變化、經濟發(fā)展歷程的維多利亞港灣為風景圖案,并畫上一群看風景的人。他們的衣著不同,其實代表了香港不同時代。這看起來,并無奇特之處。但如果你拿著放大鏡一個個人物觀看,你會驚奇地喊出 |